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大明枭臣>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正午攻势(二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正午攻势(二十一)(2 / 2)

各地的小的诸侯,名义上是向这一带最为强大的势力阿瓦王朝臣服,但是实际上各有各的选择,有些自己实力强大的诸侯根本不把阿瓦王朝放在眼里,完全各自为主,而实力相对弱一点的诸侯,其实也是各怀鬼胎,或者说是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与听从阿瓦王朝的旨意相比,这些势力更追求于自己的权力的相对独立,而他们并不像东吁这种势力用于可以不畏惧阿瓦王朝的强大实力,所以只能选择和其他相对强大的实力结合,从而实现自己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而在麓川地区,这些势力往往会选择和麓川国建立关系,或是结盟,或是以麓川为主,从而掌握一定的自主独立权,而因为麓川强大的实力,阿瓦王朝也不敢直接做些什么对应的处置方法,只能等待明军对麓川动手时,才会找到机会来从中争夺自己的权力。

但是阿瓦王朝,虽然说是大明麾下的缅甸宣慰司,理论上是大明的臣子,但是实际上受大明的控制程度很低,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大明在云南一带的统治尚且需要沐王府这么一个中间代理人来实现,而到了麓川一带,实际的控制力度就很低了,需要不断地通过战争来维持控制力,而缅甸宣慰司则是位于麓川南方,相对于大明来说更为遥远,这个距离,已经是超越了大明作为一个十五世纪王朝的行政管理极限,是无法有效控制缅甸宣慰司的。

所以大明只能坐视这个所谓的缅甸宣慰司,以一个古代封建王朝的形式存在,而阿瓦王朝自身当然也不会愿意真正放弃自己的自主权利,彻底听命于大明,所以他就算有协助大明来共同进攻麓川你的能力和义务,也不愿意选择老实听命,甚至不断从中作梗,阻碍大明对麓川的征服。

为此,阿瓦王朝宁愿付出与大明作战的代价,毕竟这种程度的战斗,比起来大明对周围势力的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还是要小上不少的,只是作为惩罚和训导意义的战事,就算是战败了,也能够保持不弱的实力,且不会遭到太大的损失。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来麓川的存在,对于缅甸宣慰司,阿瓦王朝的重要意义,因为正是有麓川势力作为缓冲,阿瓦王朝才不会成为大明征服的主要对象,才能够只要做一些表面上的臣服,付出一些较小的代价,来保证自己的权力。

而一旦麓川势力被大明彻底控制,那么大明的下一个征服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阿瓦宣慰司,这一点其实从木邦等地的状况也可以从中窥知一二,一旦没有中间的势力作为缓冲,分散大明的精力,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度,任何周围势力的权力都难免遭受严重的影响。

所以,只要有可能的话,阿瓦王朝,也就是缅甸宣慰司,实际上是不愿意看到麓川势力的覆灭的,无论是以何种形式,也不愿意看到麓川一地数城被大明彻底控制,就算是麓川势力要消失,那么接受麓川的遗产的,也应该是自己一方的势力,即由阿瓦王朝来接管麓川的势力范围。

这一点,大明当然也不是蠢人,不会坐视阿瓦王朝如此明显的意图实现,自然也不会许可阿瓦王朝的要求,由阿瓦王朝来控制原本的麓川土地。从大明的视角来看,无论将麓川的土地交给谁,也不能交给原本就已经是此地最大势力的阿瓦王朝。

如果兼并了麓川势力的阿瓦王朝,那么新的缅甸宣慰司,将成为一个比过去的麓川宣慰司更不安分的臣属,更何况它本身就以阿瓦王朝的王国身份自居,如果能够控制麓川一地,那么成为一个新的掌控中南半岛西部的大型势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彼时,阿瓦王朝将成为一个比麓川国更难对付的对手,对麓川的征服战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种事情,大明是绝对不会做的,因此就算是借助阿瓦王朝的势力,能够很快解决麓川的问题,但是因为会造成更大的问题的缘故,让大明无法真正借助到自己的这些相对服从的臣属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现在的臣属之所以没有变成像麓川这样不服从的臣属,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受到了限制,而一旦这种限制消失,曾经老实臣服的附属有可能变成可怕的怪物。

不过道理虽然简单,同时只要有清楚的战略指引,就能够有效实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时候,战略指引的思路都是清楚的,不会犯下错误的。从明宣宗开始,大明在对外战略上就时常犯下较为严重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中有一些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最终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不过这又是后话了。

时间回到英宗正统十四年,思机发在不断丢失重要城镇,明军进驻孟养一带最重要的核心城镇孟养城,自己的主力部队也被击溃的情况下,实现了奇迹般的逆转,最终在茵多基大湖畔,孟养城边,成功阻止了明军的征服。

而他是如何在自己的主力被击溃,丢失自己的重要营寨,连思家的势力都被组中其他人暂时接管的情况下,重新聚集起来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改变局势的呢?

姜榆罔最初也是迷惑于思机发召集出来的这四万战兵,但是在得到军情后,又结合思机发后来的人生轨迹,他得到了答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