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大明枭臣> 第一百二十三章 正午攻势(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三章 正午攻势(十三)(2 / 2)

而阿乌玛能够再三地去确认这些事情,说明他是有一定的决心的,是以足够坚决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战术安排,而这也与他一直以来的作风相符。这是一个值得认可的人,姜榆罔心里有些感叹,能够遇到阿乌玛,的确是自己的幸运。

希望他不会再此次战斗中出现什么意外,他默默地这样想着,然后以更为坚决的态度说出来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守卫的局面面临过大的艰难,那么我就出城战斗。”

“出城战斗?”阿乌玛瞪大了眼,这是一个他没有想到的答案:“是与麓川军正面战斗吗?”

因为太难以置信,他又重复问了一遍:“不是突围,而是要出城和麓川军正面战斗吗?”

“就是这样,我之所以带了莽古堡中所有的重甲骑兵来此,就是为了有可能的正面战斗来做准备,”姜榆罔回答道:“到时候,我会带头领军出城战斗。”

“可是,这样不是送死吗?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呢?”阿乌玛不解地问。

“阻止麓川军的攻势,为守城的士兵尽可能争取时间。”姜榆罔解释道:“战场上是存在限定的空间宽度的,虽然麓川军的人数很多,但是我们能够抵抗的人数是有限的,能与我们发生战斗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用少量士兵对抗大量敌人的空间了。”

其实这其中的原理,就是战场接战宽度是有限的,孟养城北部与东北部的丘陵山地,虽然已经算是麓川一带相当宽阔的地区,但是能够发生战斗的空间还是有限的,就算是敌人有着上万的兵力,但是实际的接战宽度也是很小的,以姜榆罔的估计,上百人的骑兵队伍,就能对麓川军的攻势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一旦能够成功斩杀其中的头目或领袖,就能够取得想要延迟麓川军攻势的目标。

当然了,以姜榆罔从细节角度的分析,想要达到目的,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麓川军本身缺乏战术经验和组织度,多为临时征召起来的新兵,战斗的信念很薄弱,在遭受短时间内的较大伤亡后,就会出现溃败。

第二个条件,就是姜榆罔自己的骑兵部队所使用的重甲是可靠的,不会再遭受敌人的攻击后就很快出现伤亡,能够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防御力。莽古堡的这一百重甲骑兵所使用的重甲,其本身的材质是依赖于姜榆罔带来的新的冶炼技术,制造出来的重甲的强度可以抵抗莽古堡的鸟铳的近距离射击,常规弓箭的射击,以及普通制式刀剑的斩击,对于这些重甲的攻击都是无效的。

姜榆罔想过可能的,攻破这些重甲的方法,但是想来想去,可能也只是一些传说中的炮弩或者炮弹,能够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对这些重甲产生威胁。

而在当下,征麓川的明军,已经是麓川战场上装备最先进的部队了,尚且没有穿透这些重甲的方法,而孟养一带临时召集起来的这几万麓川军,所能使用的武器装备只会更落后。

不说有更先进的武器能够对重甲骑兵产生威胁,姜榆罔也有安排秘理院的情报人员去调查驻扎在茵多基大湖附近的麓川军军备,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大约十分之一的火器,以及十分之九的原始冷的兵器。

其中远程武器,还是以各类弓箭为主,而所有的这些装备,都是无法真正威胁到姜榆罔秘密训练出来的这一批重甲骑兵的,这样的骑兵,会对麓川军的攻势造成极大的冲击力。

在姜榆罔的目标中,他需要依靠这些重甲骑兵争取到最好一个时辰的时间,有效拖延麓川军的攻势,也能帮助掩护其他莽古堡的火枪部队,能够更有效地造成麓川军的伤亡,争取能够形成一个延后麓川军进攻的空间。

在他设想中的可能造成重甲骑兵伤亡的可能就是被大量敌军围困,但是这一方面需要麓川军能够很快形成反制重甲骑兵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己方的火力也会出现问题,但是这两个可能性都是极低的。

先不说这些普遍是新召集起来的麓川新兵能够表现出来多少反制重甲骑兵的能力,就算他们能够表现出来优秀的组织能力,表现出来及时的反应能力,但是还有孟养城守城火力的掩护,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

当然了,这一切都基于他的判断不会出问题,虽然姜榆罔存在许多细节方面的担忧,但是对于整体的走势,他还是具备一定的把握的。这些把握不单纯是他在这几个月间对于莽古堡部队,对于孟养城其他守备明军,还有自己的对手麓川军的能力的了解,更多的还有来自几百年后的未来的角度,从更高的高度来回看这些各种各样的战术细节。

他的视角,不会像现在身处麓川战场的其他人一样,受困于这么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无论是当初的子母火铳的到定装弹的火铳改进的思路,还是后来鸟铳设计思路的提出,最后到重甲骑兵的训练,这一系列战略本都不是这个时空下的麓川战场上应该出现的。

但是事实就是,这些战略不仅出现了,还在莽古堡的建立以及孟养城明军守备白千帆的支持下成为了一定程度上的现实。姜榆罔尽管对于即将引来的攻势心存不安,但是因为这些战略,同样具备一定的底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