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大明枭臣> 第七十一章 战前的情报工作(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战前的情报工作(下)(2 / 2)

姜榆罔从身上摸出来一件白色面具戴上,他推行秘理院使用面具的另一个原因正是为了自己的身份隐藏。

他在现在的莽古堡中可以说是绝对的掌控者,所有人都经过了他的组织管理的重组,在制定的规则下生活着。

居民们视他为从麓川军手下保护他们生命与生活的英雄,各院和军队的部下们中基本上都被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画饼水平所深深折服,相信跟着他将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这种强大的认可与支持之下,说是姜榆罔一个人维系着整座莽古堡也不为过,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成了最关键的人物。

让姜榆罔为之担心的事情是,如果麓川军也了解这一点,很可能会派人来优先解决掉他,而他为了莽古堡的扩张发展,又不可能拒绝来自麓川本地的任何人力。

在这种情况下,混进来什么人物都是有可能的,而秘理院面具的使用,等于变相地为他制造了几十上百个替身。

姜榆罔的形象是什么?一个戴面具的人。而秘理院的每个人,除了在执行潜伏任务时,都是要时刻佩戴面具的,这样一来,除非是很熟悉姜榆罔的人,是无法从中找出到底哪一个人才是姜榆罔。

如果贸然动手,反而会暴露自己。

为了让这种伪装更彻底,姜榆罔还让张大可专门组织造物院中的妇女织工做了一批黑色的长衣,作为秘理院的制服所用,这样一来,就更难分辨了。

································

几个月下来,除了各院之外,军队的发展同样很快。

姜榆罔的“军主”的名号其实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军队,毕竟他同样是军队的直接领袖,因此这个称呼里面也有“军队之主”的意思。

其实在神狩院建立之后,军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神狩院的下属执行部队;但是神狩院本身的建构就是化身于军队之中的,也可以说神狩院其实就是军队军官的化身。

两者实际上算是进行了一种融合和改编,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从原本的明军编制中脱离出来,而姜榆罔也顺水推舟地对编制进行了变革,无论是原本的小旗总旗的编制,还是后来的扩军时期,作为过渡手段采取的连营的暂时编制,都被新的编制方法所取代了。

不过说到莽古堡军队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麓川军集结对莽古山脉的影响了。

姜榆罔为了莽古堡能得到更多的人力,基本上是只一心清扫莽古堡附近的盗匪和麓川军小股部队,而完全放任麓川军在莽古山脉其他地方的行动。

麓川军渐渐地也明白了莽古堡的态度,只要自己不碰莽古堡势力,那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出手干预。

又加上因为莽古堡的存在,他们无法在莽古山脉建立起真正的据点,所以对莽古山脉其他的聚居地和山寨下手更狠毒,所到之处就是洗劫一空,还要强行抓走可以战斗的青壮年。

只要有人敢反抗,那就将是一场屠杀来立下威势和规矩。

莽古山脉附近驻扎的明军部队又基本上以莽古堡为主心骨,看到莽古堡对此不管不问,自己没有了和麓川军战斗的打算,于是也对麓川军在莽古山的行动作壁上观。

而明军观望,自己又无法长期利用这一带利益的结果,就是无底线的掠夺,很快,一个个选择不加入莽古堡的村寨都在麓川军的比之前残酷数倍的劫掠下纷纷走向破亡。

而盗匪在这种情况下下手更肆无忌惮,小一些的寨子,或者是聚居地,有一些在麓川军和盗匪的反复洗礼下,最终甚至鸡犬不留,莽古堡以外的莽古山,俨然变成了人间地狱。

这种情况持续了不到两个月,莽古山各地的村寨无一能继续维持下去,村民们则是四处逃亡,莽古堡成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这是姜榆罔的评价。

他在莽古山不是做公益事业的,每一次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与麓川军,都要付出莽古堡士兵们生命的代价,而莽古山的住民们,想要获得保护和好的生存环境,就要为莽古堡做出自己的贡献,至少要加入莽古堡,参与到莽古堡的发展中来。

想要作为独立于莽古堡的存在,与莽古堡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就不可能无偿地得到莽古堡的庇护。

姜榆罔也不打算让他们就这么简单的吃上回头草,被莽古堡收留。

秘理院天上厅建立后的第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暗杀所有这些村寨在劫掠中破败后,逃往莽古堡的村民中的头面人物,彻底断绝他们的影响力,尤其是当时带头拒绝加入莽古堡的莽云寨和莽禄寨。

在逃亡的混乱中,任务执行的很顺利,虽然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不能使用火器,但是天上厅的成员基本上都是莽古堡中单兵素质最优秀的战士,依靠弓箭和匕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正统十四年的春末夏初,随着麓川军的集结和因此而来的频繁的活动,莽古山脉中所有其他村寨走向最终的灭亡,莽古堡接收了绝大多数活下来的村民。

最终,莽古堡还是汇聚起来了整个莽古山脉的人力,六月十日,统计人口三千五百余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