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在古代建工业> 第七十四章 粮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粮长(1 / 2)

王由桢处理完这一段时间的总结,等到桑皮纸上面的墨迹干了以后,放在一个细纹红匣子里。

锁上铜锁,交给大弟子焦勖,便离开了这片茅草屋。

回去把二弟子薄珏给带来,开始教导二弟子薄珏初中数理化知识。

现在还是夏天,天气炎热。

三个村的盐丁们顶着太阳的暴晒,光着黑黄的脊背在盐田里晒盐。

好在昌邑县的海边,夏天的时候海风比较大,比内陆的州府要凉快很多。

王由桢这段时间,认真且温和地教导着二弟子薄珏。

对方对于数理化知识的学习速度,也着实让他感到欣慰。

不愧是大明末年井喷的数理化人才。

七八天以后。

王昌沐换上一件干净整洁的棉布右衽衣,找上了王由桢。

父子二人便离开了盐池村,前往了昌邑县的县衙。

这一次,是王由桢第一次离开盐池村,前往昌邑县的县衙见识一下古代的县衙是什么样的。

官道上,父子二人坐上骡车,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

坐了有一天的功夫,这才抵达昌邑县的县城。

昌邑县县城。

看起来并不像王由桢在电视和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它是由砖瓦垒起来的城池,是一座用夯土方式建造的县城。

昌邑县县城的正门没有打开,商贾和行人从正门两旁的偏门进入昌邑县。

城门口有不少穿着破旧军装的官兵,收着不应该缴纳的入门税。

王昌沐在路过城门的时候,掏出来一锭碎银子交给了官兵。

官兵拿过来先用戥称称了碎银子的重量,然后又用夹剪放到旁边的布袋子里面:“可以进了。”

王由桢跟着父亲来到昌邑县里面,虽说已经到了县城里面了,却到处都是土路。

两侧的茶馆、酒楼、绸缎庄全是明代木质建筑。

不过由于时间比较久远了,刷在上面的桐油大漆基本上都脱落了。

昌邑县的商贾们又不像州府里面的商贾,每隔上几年就会重新刷上一遍桐油大漆。

看起来十分的寒酸,不过对于乡野百姓来说,已经相当的富丽堂皇了。

王由桢见惯了各种土茅草屋,第一次看见一排排的明代木质建筑,也没怎么觉得寒酸。

倒是觉得十分的有古意,毕竟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明代建筑。

只是有一点让王由桢受不了,就是在路过一些小胡同巷子的时候,时不时传来难闻的臭味儿。

在那些小胡同巷子的角落,存在着不少县廓人的排泄物。

王昌沐父子二人坐着骡车在县城内行进了一段时间,来到了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县衙附近。

这一趟过来,是为了给王老爷子也运作一个粮长。

不过没有直接去县衙,因为以他们的身份根本接触不到三班六房的书办老爷。

如果王昌沐能够考上秀才,就截然不同了。

可惜王昌沐并没有去参加科举,没有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秀才老爷,就只能去县衙前方的街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