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少帝成长计划> 第0362张 断其一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62张 断其一臂(2 / 2)

这两个问题,对于此时的刘弘而言,至关重要!

只有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刘弘才能彻底弄清楚:现在的匈奴人,为什么不可能从北地入侵,而是会选择马邑;以及,如果匈奴人确定从马邑而来,那汉室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准确的说,是原本历史上的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遇到了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武帝刘彻却能解决。

没让刘弘困惑多久,柴武就对第一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出乎刘弘意料,又能完美解答刘弘疑惑地解释。

就见柴武略带些欣慰的发出一声感叹,那复杂的目光,就好像是在说‘陛下终于长大了,懂事儿了’。

“陛下之问,确乃此间利害之处;匈奴若自北地入而击萧关,则吾汉室必有大患!”

说着,柴武便面色轻松地扫了眼在场众人,随后和众人一同,带着一副理所当然的默契,对刘弘躬身一拜。

“然陛下当知:兵家之大忌有三。”

“何也?”

“一曰:归师勿掩;二曰:穷寇勿追。”

“其三,便乃腹背受敌,当自侧腹暗遁,而不可自背腹强攻也!”

听到这里,刘弘不由暗自点了点头:穷寇勿追、归师勿掩,在后世都是妇孺皆知的俗谚了。

至于后面那句,刘弘也能大致意会。

——当腹背受敌的时候,不应该向这两个方向发起攻击,而是应该实际从两侧逃离,从而结束腹背受敌的状况。

就像一支部队攻城的时候,若是侧翼或身后出现敌军援兵,应该第一时间停止攻城,并尽快脱离战场,以避免被城内和城外的敌军包夹。

因为前后夹击,就意味着敌人只要想,就随时可能让本方陷入包围圈。

但这个状况,用在灵活的匈奴骑兵集群身上?

看着北地与匈奴接壤的河套地区,刘弘暗自摇了摇头。

河套地区,算是汉匈接壤的国境线当中,仅有的一处东西向接壤,而非南北向接壤的部分。

具体形容,就是说:如果把汉室版图形容成一个方块,那河套,就是这个方块确实的左上角。

在这个方向,汉室的北地地区与匈奴东西接壤,陇右地区又南北相接。

如果按照柴武方才的话推断,匈奴人不选择北地攻打汉室的原因,是忌惮骑兵集群在自西向东攻打北地时,陇右地区的汉军会北入河套地区,威胁匈奴骑兵集群侧翼。

但这个说法,有两点站不住脚。

第一:相较于陇右,此时掌握在匈奴人手中的河套地区,大半处于更高的地势;对陇右,河套地区的匈奴人具备‘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而汉室要想从陇右进入河套地区,却要从低处冒着弓羽箭矢,向着高地势前进。

这显然不符合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规律。

第二,就是机动性。

侧面威胁的战略意义,是让敌人陷入‘可能被包围’的战略困境,从而放弃攻击,甚至退出战场。

但汉室无论是北地还是陇右,乃至于长城防线绝大多数守备力量,都是步兵集群。

——甚至是以材官为主的重步兵集群!

用重步兵威胁骑兵说:‘你要被我们包围了’?

神话故事都不敢这么写···

至于刘弘刚刚得知的,如今汉室唯一掌握的完整骑兵集群,只有区区一千人的编制不说,还远在后世内蒙古托克托地区!

要想让云中城内的那支骑兵校尉,对从河套攻打北地的匈奴骑兵造成威胁,且先不提1000vs50000+的兵力对比,到底能不能让匈奴人忌惮,光是云中到北地数千里的直线距离,就否定了这个预案的可能性。

这样看来,柴武口中‘匈奴人担心侧翼或背部受敌,所以不会选择北地’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看着刘弘手持长棍,对北地、陇右,以及二者西北方向的河套地区指指画画,柴武大致也明白了刘弘的顾虑。

就见柴武轻笑着点了点头,暗地里对刘弘敏锐的战略嗅觉表示认可,便有些隐晦道:“今吾汉家之首患者,当北蛮匈奴。”

“然陛下可知,匈奴之首患者何?”

听到这里,刘弘下意识一张嘴,却又本能的一滞。

作为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巨头,汉室和匈奴,本身就是彼此最大的威胁···

不!

不对!

对于匈奴人而言,草原霸主的争夺,远比南侵汉室重要的多!

想到这里,刘弘目光中陡然亮起一道精光,手中的长棍在片刻间,便指向了河套地区以西!

“大将军之意···”

见刘弘话半而止,柴武满是欣慰的再一点头。

“陛下慧眼如炬。”

而刘弘的注意力,则紧紧锁定在了堪舆之上,与匈奴掌控下的河套地区,以及汉室掌控下的北地、陇右地区,呈北、东、西三足鼎立的区域。

——河西!

——月氏!

反应过来这一点,刘弘终于明白,匈奴为什么在汉室鼎立后的二十多年内,放着北地这么一个战略价值无疑比拟的要地攻打,反倒是从燕、代地区入侵。

——因为月氏人的存在,让匈奴不敢全力从西向东攻打北地,把背部留给位于河西地区的月氏人!

至于匈奴在公元前166年,才第一次从北地入侵汉室,则是因为在公元前168年,月氏王被老上单于砍下了头颅,月氏人被赶出了伊犁河流域,西迁向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两岸!

“原来如此啊···”

明白了这一层关系,刘弘心中,对今年冬天的汉匈战争,终于燃起了十足的斗志。

“即刻传令:着典客、奉常有司同陇右都尉,速传信月氏王!”

“朕,要帮一把月氏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