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重生1991> 第6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2 / 2)

这名男记者接过话筒之后,便开口说道:“我是《每日新闻》的记者,我的问题和刚刚那位不懂法律的记者刚好相反,我个人也相信迈克是无辜的,我的问题是迈克你这次遭遇警方调查,是不是对你做出了一些无礼举动?另外,你是不是觉得这起针对你的猥亵案调查是检控方的一个阴谋?”

在公众场合,竞争者们通常不会给对手好脸看,但最龃龉的一对莫过于两家纽约的报纸:《纽约邮报》和《每日新闻》。《纽约邮报》批评《每日新闻》是“每日白日梦”,《每日新闻》则把自己的劲敌贬得一钱不值,两家报纸都很热衷于这种互相诋毁。《每日新闻》用不堪入目的文字连篇累牍的刊载有关《纽约邮报》的老板RupertMurdoch的传言,《纽约邮报》则以不那么礼貌的方式来报道“每日新闻”的所有者MortimerZuckerman。两家报纸还经常争论谁拥有更大发行量,吵的口沫横飞。因此,现在这位《每日新闻》报的男记者公开嘲讽挖苦之前《纽约邮报》的记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杰克逊闻言后,便马上回答道:“警方在我的住所进行了长达十八个小时的地毯式搜查,可以说严重侵犯了我的个人私隐,当然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对警方这次的搜查是非常配合的。对于这次事件的本身,我不想多做评论,我知道有人一直在暗中密谋害我,我可以告诉他或他们,我绝对不会让他或他们得逞的。好,下一个问题,请这位穿着红色外套的女士来提问。”

女记者三十几岁的样子,接过话筒后,跟之前的那位茱莉一样,也是一副非常激动的样子:“long,迈克,你们好,我是《娱乐周刊》的记者。long,我能向你提问吗?”

《娱乐周刊》脱胎自《人物》,虽同样集中于影视娱乐领域,但因为其侧重于对娱乐行业的决策的报道,把娱乐当作一门生意,并把自己置身于其中,作为通往娱乐世界的指南,正是《娱乐周刊》的安身之道。作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订阅型杂志,其运营成绩也惹人侧目。

陈锋闻言只好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现在已经回答完四个提问了,若是接下来回答你的提问之后,我将不再接受现场其他记者的提问。”

阿曼达一听当然不想让最后这个提问权让给别人,连忙说道:“那好,我问了,我叫阿曼达,我们《娱乐周刊》非常想对你进行一次专访,你能接受吗?另外,你上次香港记者会上承诺将去日本召开歌友会,不知何时成行?那么在我们美国,你是不是也有召开歌友会的打算?谢谢,请回答。”

女记者阿曼达将提问long的最后一次机会给用掉了,这自然让现场其他很多没有被点到的记者心里面多少有些不爽,好在现场男记者居多,倒也还能保持一定的绅士风度,没有当场对她爆粗口。

“很抱歉,我暂时不考虑接受你们杂志的采访,其他杂志也是一样。至于在日本召开歌友会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今年应该是不能成行了,要在明年我的首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而在美国,我也一直想召开一次歌友会,预计可能是在日本之行之后。”

陈锋回答完毕后,杰克逊接过话说道:“ok,long的五次提问已经结束,接下来大家可以向我继续提问。想提问的请举手。”

杰克逊临时加了一句,但没想到现场记者们的反应让他有些失望和难堪,居然只有不到半数的人举了手,一大半的记者则是无视这次宝贵的提问机会。杰克逊见此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马上点了一名男记者提问。

“你们好,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我的问题很简单,若是迈克你这次正式被提起诉讼的话,你将如何应对?若是万一你被判有罪,你可能将面临二十年甚至更高的牢狱之灾。”

这个问题自然让杰克逊有些难堪,但这个记者倒也没有特别针对于他的意思。

杰克逊沉吟了一下后,才回答道:“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若是我真的不能免于起诉,我也相信法律最终会给我一个公平公正的答案。”

杰克逊简短的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马上让另外一名记者提问。

这次点到名的是来自法国《费加罗报》的记者,他的问题,倒是也有些趣味,询问杰克逊对地区检察官汤姆.斯奈登上次被记者扔了皮鞋这件事怎么看?

《费加罗报》创立于1853年,其报名源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它的座右铭“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Sanslalibertédeblâmer,ilpointdélogeflatteur)”同样是取自博马舍的这一剧作。费加罗是法国文学传统中的一个倍受人们尊重的文学人物,包括左拉、莫里哀、纪德在内的很多文学大师都以其为主人公进行过创作。通常,《费加罗报》也被认为是法兰西学院的公刊。

《费加罗报》隶属于沙克报业集团。该集团在法国和比利时共拥有超过70种法语媒体。其总部位于巴黎。与法国另一大报《世界报》标榜言论独立的办报宗旨不同,《费加罗报》在风格理念的变迁以及新闻操作层面的特点上,都更多地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引导。这种对大众的“说服”,主要是通过对表达观点的社论进行强化,同时着重新闻元素的选择编排来体现。

而杰克逊对汤姆.斯奈登实在非常的讨厌,这是人所众知的,当初他还专门写歌骂他,所以杰克逊就直接回答道:“我可以很诚实的告诉大家,当初从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后,我足足笑了好几分钟,现在想起来也感觉很搞笑。当然我也是很反感一切暴利行为的,不过,扔皮鞋好像还算不上真正的暴力。”

杰克逊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是带着一点憋笑和幸灾乐祸的感觉的。这让旁边的陈锋心中看得不由有些苦笑,心想尽管大家都知道你很讨厌那个老头,你也不用当着这么多媒体的记者亲口说出来,而且还一副小孩恶作剧的样子,这不是激怒汤姆.斯奈登这个老疯狗吗?搞不好,他这次舍得一身剐也要将你送上法庭了。从这一点上看,这位《费加罗报》记者用心实在是有些险恶了。陈锋还真有些担心接下来还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而杰克逊显然对此没有太大的防备心理。

紧接着,杰克逊点了一名东方面孔的女性记者,不过,这位女记者却是英国《卫报》的记者。该报是英国的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创刊至1959年因总部设于曼彻斯特而称为《曼彻斯特卫报》。总部于1964年迁至首都伦敦,不过于曼城和伦敦均设有印刷设施。一般公众视《卫报》的政治观点为中间偏左。《卫报》的排印系统在1988年实行电脑化之前,由于经常出现植字错误,因此被民众戏称为《TheGrauniad》,揶揄报章连自己报名也拼错。

她的提问倒也算得上和善,询问杰克逊若是这次免于起诉的话,将来会不会还跟那些孩子睡在一起?还有就是他会不会将搬离梦幻庄园,以后会不会不再邀请那些孩子来庄园做客?

杰克逊面对这几个问题,倒也非常坦诚,直接回答道:“经过这次的教训,我以后当然不会这么做。目前我正在考虑搬离梦幻庄园的事情,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太值得我留恋了。”

简短的回答之后,杰克逊便有指定了最后一位提问记者。这名记者是来自《芝加哥论坛报》的,该报是一家拥有报纸、广播电视和因特网产业的重要传播集团,它的日报发行量位居全美报团排名第三,美国销量第5高的报章。它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为基地,是芝加哥地区和美国中西部的主要日报。原为帕特森-麦考密克报系(Patterson-Mieers)的两大报纸之一,现属论坛公司(Tribunepany)拥有,号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

这个记者的问题比较尖锐:“迈克,大家都知道你黑人,而long是黄种人,你们现在联合一起召开此次记者会,会不会让人觉得你们有色人种中两位杰出的人物联合在一起,一起反对这起猥亵案中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

对这个问题,陈锋和杰克逊先前已经讨论过,所以杰克逊很是平静的回答道:“我便不认为这起案子涉及到什么种族歧视,而是涉及到了欺骗、谎言和敲诈。他们对我的指控彻头彻尾都是一场阴谋。好了,今天的记者会所有提问就到此结束。另外我顺便宣布一件事,我将和long一起发行一支单曲,这首单曲的词曲是我和long一起联合创造的,它将是一首公益歌曲,我们决定将这张单曲发行后的所有商业收入都捐赠给治愈世界基金会。谢谢大家今天的到来。谢谢你们。”

杰克逊宣布的这条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long居然和迈克尔杰克逊一起合作单曲,一起演唱,这可不仅仅是天皇巨星对天皇巨星的合作这么简单,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很多记者当场都是忍不住纷纷大声询问这支单曲的具体情况,现场一时间有些骚动,但好在这些记者还算是理智,再加上周围好几十个安保人呀和警察,他们倒也没有冲动的冲上前去追问。

杰克逊宣布完这件事之后,便向着台下的记者挥了挥手,和陈锋一前一后下了主席台,然后被一众保镖团团包围,护送着重新回到庄园的主楼。现场那几百名的记者,除了有幸被点中的十名记者,其他人自然都是不怎么满意,尤其刚才杰克逊没有说明这首单曲的名字和具体情况,但他们对此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在庄园安保人员以及警察的“协助”下开始离开梦幻庄园。

不过,这些记者这次倒也是不虚此行,一来一路上亲眼看过了梦幻庄园里面的真实风景,二来,这次记者会也是非常有料的,不愁没题材写。

毫无疑问long和杰克逊的这次联合记者会是开得非常成功的,这从各大电视台反馈的收视率信息可以看得出来,现场至少有超过二十家电视台对两人此次的记者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收视率直创新高,几乎跟世界杯持平,这自然让这些电视台喜庆不已,光广告费的收入他们就赚的满盘钵了,而另外他们却完全不必分利给long和杰克逊。

陈锋和杰克逊回到主楼大厅后,杰克逊便连忙询问陈锋道:“long,我刚才的那些回答应该没有问题吧?”

陈锋微微苦笑了一下,实话实说道:“除了你对汤姆.斯奈登的那个回答,其他问题你都答得很不错。”

杰克逊有些沮丧的叹了一口气道:“我也知道刚才那番有些回答有些不妥,但我真的非常讨厌这个人,你知道的他……他当年对我的羞辱让我毕生难忘,他在我眼里就是个恶魔。这一次要不是你帮忙,他说不定早已经对我提起诉讼了。”

陈锋闻言只好安慰道:“虽然你对他的那番评论有些不妥,但既然已经说了,那也没什么,反正你们现在彼此间几乎就等于是仇人,即便你不说刚才那番有些幸灾乐祸的话,他也未必会感激你,在我看来他还是会想法设法对你提起诉讼。我知道,他可是对他的一位友人亲口说过的,他毕生的心愿就是要把你投进监狱。”

杰克逊脸上露出恐惧和仇恨的神色说道:“汤姆.斯奈登他是个非常冷血无情的人。他却是就像一条疯狗一样压住我我不放,十年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陈锋见他露出一副恐惧害怕的神情,连忙安慰道:“你放心好了,他的心愿注定是一辈子都无法得逞的。无论接下来他会不会真的对你提起诉讼,我还有很多人都会站在你这一边。”

“long,谢谢你,这次要不是你站出来支持我,说实话,我真的快支撑不住了。你也许不知道,当初我得知他们居然要起诉我之后,我委屈的整整在自己房间哭了很久。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么做?难道为了金钱,他们什么都不顾了?幸亏有你,我亲爱的朋友。我现在感到非常的幸运。”

见杰克逊有些动情说着,最后还留下了泪来,陈锋心中却是不由一阵感慨。

在西方心理学的诸多病症中,有一种心理疾患,就叫做“彼得.潘综合症”。这一群人害怕长大,心理永远停留在了幼年时代。他们往往难以建立起牢固的夫妻关系,害怕承担责任,逃避现实,爱好、思维和行动都停留在孩子气的幻想之中。

像迈克尔.杰克逊这样整天惦记着小飞侠、自诩为彼得.潘的中年男子,在心理学已经成为显学的美国,竟然没几个心理医生怀疑过他可能是“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也许是因为他事业太成功了。

又也许,是我们对成功者从不宽容。

迈克尔.杰克逊在大街上学兔子跳,迈克尔.杰克逊花15万美金请非洲巫师对他讨厌的人下咒,迈克尔.杰克逊喜欢跟一群男孩子关起门来在乐园里玩,迈克尔.杰克逊睡在水晶盒子里,相信这样可以长生不老……作为一个40岁出头的中年人,这些行径绝对可以被贴上疯癫、恶毒、变态和愚蠢的标签,但如果你把他的心理年龄设定为8-10岁,设定在被他父亲强制停止的童年时代,理解这一切也许就并不那么困难,喜欢跟男孩子睡在一个房间也许也并不是那么恶心。

他捐立了“治愈世界”的儿童慈善基金,却治愈不了自己躯体里躲着的那个从5岁起就被冻住了的儿童。

《返老还童》里的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满脸皱纹的老头,时间在他这里逆流了,他倒着体验生老病死,最后变成了一个婴儿,在爱人怀中死去。迈克尔.杰克逊也活了个颠倒的人生:从5岁到25岁,他肩挑重担,辛苦养家,拥有奇迹般如日中天的事业;从25岁到50岁,他随心所欲,挥金如土,终日跟孩子们厮混,沉迷于童话、玩具、动物园和游乐场。他得到过全世界最多的崇拜,没得到过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理解。(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