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官话> 第164章 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续)(2 / 2)

张社民是个专业干部,却对公安发展史有这样的研究,让陈观一下子就惊醒了,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光是顾着羊山矿和五龙峪教育基地了,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跟上去,时事政策学习也没有跟上去,连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都不看,这还能行?

张社民讲啊,国外一些学者对中国历史研究不透彻,认为世龗界上最早的警察机构是辽金时期设立的上京警巡院,只比欧洲的警察机构早设立了800年。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我国的警察机构比欧洲早设立两千多年!

陈观记录的很认真,会议室里除了张社民的声音,就是陈观记笔记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了!

“因为欧洲警察出现历史比较晚,欧洲人就认为警察是世龗界上历史最短的职业门类,他们把英国人罗伯特。比尔于1829年创立的伦敦大都会警察作为现代意义警察的发端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警察,非常可悲的是,是清末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里设的警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中国政府自己办的现代意义的警察机构,肇始于湖南巡抚陈宝箴1898年6月9日创建的湖南保卫局,陈宝箴也是第一个提出警政理论的人。陈宝箴说‘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总局以外,分区置署。大凡户数二万以上。设一分署。六十户巡以一人。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皆有手札,录报于局长。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西法之至善者也’。可惜,这个湖南保卫局仅仅存在了三个月就夭折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撤销!”

张社民是转业军人出身,讲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有一种非常激愤的意味!

就听张社民继续说到:“真正在中国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的人是袁世凯!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天津后,提出了无理要求,不让清政府的军队驻守天津城。袁世凯想了个招,从自己的新军中调拨了3000名精锐士兵,换上警装开进天津城驻守,维持天津治安,一下子堵住了八国联军的口,扬名全国。慈禧太后因此颁布圣旨,下令全国各地效仿袁世凯设立的警察及其制度。后来,袁世凯奏请朝廷设立巡警部,这时,成为后来复辟君主的袁世凯。当时,把八国联军弄得哑口无言。因为,有了这批警察驻守天津城,维持了天津的社会治安,之前的混乱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并扬名全国。因此,。至此,全国陆续都依照设立了主管地方社会治安的警察。之后,袁世凯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这项制度,上书清政府,建议设立巡警部,推荐徐世昌担任巡警部尚书,主管社会治安,负责户籍和抓捕革命党人。徐世昌就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警察头子。”

“我党高度重视公安工作,抗战时期就设立有专门负责根据地治安的公安局,同时开展锄奸等对敌斗争。建国前夕,在1949年的7月6日下令设立公安部,任命华北野战军杨罗耿兵团的政委、后来的开国大将罗瑞卿担任部长。新中国刚刚成立,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任命罗瑞卿为部长,同时撤销军委公安部。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启用印信,公告开始办公。这就是今天公安部的由来。”

讲到这里,张社民强调说:“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在公安部成立大会上讲的人民公安以完成保卫国家政权、保卫人民为重任,公安干部要树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的作风,努力学习,精通业务,到现在都不过时!”

长篇大论讲了这么多,不光是对陈观进行了公安历史知识培训,在坐的各位局领导也收到了教育。

张社民接下来就开始讲实际问题了,包括新时期公安队伍的使命、职责,基层派出所十大职责、派出所长九条职责等,讲的都很清楚。

张社民真的是在苦口婆心的指导陈观呢,连怎么和指导员、副所长团结合作、怎么和乡镇党委、政府配合、怎么带队伍,都讲了。而且讲的是自己的心得体会,陈观受益匪浅,感觉启发特别大。

张社民讲完,几个副局长先后讲了各专业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要求,特别强调了派出所与局直单位协调合作问题。

局纪委书记李国庆专门讲了廉政方面的问题,把中纪委、监察部、公安部有关规定讲的很清楚,要求陈观打铁先得自身硬,吸取孙玉成的教训,金钱美色面前不动心,模范执行党纪国法!

几个领导都很真诚,讲的也很好,陈观听得认真,记录的也认真。

谭奇最龗后又语重心长的给陈观提了要求,最龗后归结到了六个字:“公生明,廉生威!”

各位领导讲完后,陈观站起来向各位领导一一敬礼,真诚的感谢各位领导的教诲,并庄严保证:“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一定牢记人民公安使命,严格遵守纪律,廉洁自律,认真履行职责,服从命令听指挥,精心钻研业务,抓班子带队伍,团结带领桐花镇派出所全体干警,守护一方平安,给各位领导、给县公安局、桐花镇党委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请各位领导看我的行动!”

这次公安局领导班子给陈观集体谈话,可以说是给陈观上课,对陈观的影响非常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