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三百一十九章:第二次北伐(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一十九章:第二次北伐(中)(1 / 2)

岳飞指挥他的部队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四处腾挪突击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把伪齐的腹地搞得翻天覆地、乱七八糟,而伪齐方面至今为止,还尚未能够摸清岳飞的作战意图。

这就是岳飞的作战特点,也是他与同时代的所有战将都不同的地方。

岳飞在战场上矫娆变幻、动静无常。在别的将领总是在一城一地中牵扯纠缠不清的时候,他在广阔战区内随心所欲,纵横驰骋。

每攻必克,每动必果。这样的能力不仅让敌方惊慌失措,就连南宋朝廷内部的某些文人都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他们觉得岳飞不够堂而皇之,有些胜之不武。

因此,右仆射张浚对韩的评价是“忠勇”,而给岳飞的评价是—“沉鸷”。

什么是“沉鸷”?

沉者,就是沉默寡言、高深莫测;鸷者,最凶悍的猛禽,如鹰、雕、隼之类。用以形容人,那是厉害到了极点。

在历史上,除了岳飞外,还被形容为“沉鸷”的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是唐朝的李光弼,《新唐书?李光弼传》中赞曰:“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而另外一个是明朝的常遇春,《明史常遇春传》中记载道:“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岳家军进入中原地区之后,打得就更欢了。

这一次出彩的是王贵所统领的中军,而先锋官就是杀神杨再兴。

杨再兴以雷霆万钧之攻势。先是攻下顺州。杀光了驻守在当地的伪齐士兵。然后毫不犹豫冲向了下一个目标——洛阳所属的长水县。

直到这个时候,伪齐方面才终于反应过来。

伪齐方面派出一个姓孙的都统制和一个叫满在的统制,带领着上万名从汴京抽调过来的精锐士兵,前来应战。

这样的阵容,是杨再兴兵力的两倍还多。

不过对于岳家军而言,兵力数量的多寡从来不是胜负的关键。

杨再兴再一次发挥出他那强横无敌的冲击力,这一战很快就打完了。

结果是,那位姓孙的都统制被他腰斩。连带五百多名伪齐士兵一同被歼灭;而那位叫满在的统制官识时务,早早就下马投降,反而留得一条性命;而其余的伪齐士兵则四处溃散而去。

杀得性起的杨再兴不愿在当地多做停留,仅仅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向着西京洛阳挺进,第二天到达长水县边界处的张洪涧。在这儿他遇到了伪齐在顺州界内的最高长官,安抚使张宣赞。

这个张宣赞也是个妙人,虽然被上头强迫着前来迎战,却也不敢上前,而是躲在了张洪涧的另外一边。

张洪涧是条挺宽的河。张宣赞以为一河之隔便能确保自己安全,竟与杨再兴隔河对骂了起来。

杨再兴是急性子人。最受不了别人的挑逗,于是冒着箭雨,渡河冲上对岸,把张宣赞一枪挑下马,把伪齐的两千多人马冲散,之后一路穷追,一定要把这帮口贱的小兔崽子们杀光方休。

只不过,杨再兴追到晚上二更天左右,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他决定不追了,这次就放过这帮小贱人吧!

莫非是杨再兴突然顿悟,大发慈悲?

当然不是。

实际的原因是,杨再兴发现了伪齐的一个御马监,里面有一万多匹战马。

杨再兴和他的手下全都乐疯了。

有了这些谁还去追什么卖国贼,抢,都抢过来。

抢的是如此激烈,乃至于和战马堆在一起的一万多石粮食都没法带走,全部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百姓

岳家军的捷报在八月末时传到江南宋廷,张浚喜出望外,他等的就是这个。如果没有重大战果,他没法实施接下来的设想。

张浚上报赵构,请求宋廷借此战机,集结各路大将集体渡江,收复河南地。为此,他敦请皇帝把行在前提至建康,濒临大江,以此鼓舞士气,显决战之心。

高宗皇帝同意了,准备在九月初一日时动身。

出杭州之前,皇帝与众大臣去天竺寺进香祈福。而出得寺门的时候,正好是岳家军的又一份捷报送到。

高宗皇帝把捷报看完,反应是冷眼一双,对身边的大臣说道:

“岳飞的捷报,极有可能有夸大战绩的情况。你们要写信给他的幕僚,认真核实战事的结果。朕不是舍不得给岳飞加官进爵,不是舍不得给岳家军赏赐,而是因为朕要论功行赏,讲求实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