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七十八章:国运的对碰(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七十八章:国运的对碰(一)(1 / 2)

泰州一战,岳飞实现了战略目的,成功地掩护了几十万的百姓过江,不至于被金兵虏劫到北方去。

但是,岳飞确实是被金兵逼退出了自己的防区。所以,岳飞刚一过江,便向建炎朝廷上奏“待罪”。

在“不战而逃”才是主流的南宋初期,岳飞的行为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所以朝廷也谅解他的处境,没有给予处分,只是命令他在江阴军“就粮”,防守江岸,“毋得透漏”金军

完颜昌花了大力气,什么都没能得到,只是占领了几座空城。

正在完颜昌恼羞成怒之际,突然收到了金主吴乞买的金批令箭,要尽快把大军开赴西北战场,与陕西路的宋军决战。

军令如山,刻不容缓。

完颜昌唯有留下一万金兵在长江北岸留守,继续清剿宋军,其余金兵在当日就起营开拔,急匆匆赶往陕西路去了

高宗皇帝立国四年了。在这四年里,高宗被金兵四处追击,象是一只丧家犬,被金兵追得四处流窜。

从南京应天府追到扬州,再从扬州追到杭州,然后从杭州追到明州,到最后索性追出了茫茫大海之中。

这种颠沛流离、四处躲闪的生活,高宗皇帝实在厌倦了。

这时候,有高人出现,告诉高宗皇帝之所以被金兵追,是因为国号名字起错了,“建炎”这个名字非常不吉利。

高宗追问原因。

高人答道:“建炎者。就是在自己的屁股上点一把火。焉得不走。”

高宗急忙再问解决办法。

高人回答:“把‘建炎’改为‘绍兴’即可;‘绍兴’者有中兴之意。”

就这样。公元一一三一年就成了绍兴元年,而不是建炎五年

堪舆之学果真奇妙,高宗皇帝刚刚改了年号,马上迎来了一场很重要的胜利。

绍兴元年三月,六千多名精兵,乘船攻打退守在缩头湖的张荣水师。这时候张荣部队的身份,还只是民间的义军,跟南宋朝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张荣的水师部队可是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山东水泊梁山。论到水面上的作战。其水性之高强,打法之灵活,又岂是金兵所能匹敌的。

结果是:金兵的船只被引诱到浅水区的泥潭里,前后左右进退不得。最后只有小部分金兵逃出缩头湖;而被困在湖里的大部分金兵,张荣的义军花了两三日功夫,才俘杀殆尽。

这一仗,金将完颜忒里被杀,完颜昌的女婿、万夫长浦察鹘拔鲁被俘;六千多来犯的金兵,只有不到两千人能逃脱出去。

张荣乘胜出击,收复了包括泰州在内的多个州府;而余下的金兵狼狈而逃。一直撤至淮河以北,方才停下。

就这样。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控制。而完颜兀术在建炎四年的入侵也宣告失败。

张荣获胜后,刘光世紧急过江,很快就把张荣的义军给招安了。

从此,张荣投入刘光世的麾下,任忠勇军统制、兼泰州知州,其部属立功将将士四千零二十九人也进宫受赏。缩头湖后也因而改名得胜湖。

刘光世这一连串的行动,让高宗小皇帝和其他大臣看得目瞪口呆,眼花缭乱

把目光从江南地区收回来,放到北方的地图上一看,很容易就发现,大金国如今的情况,已经和几年前有些不一样了。

首先是西北方向。

辽国灭亡,辽国最后一名元帅耶律大石率部远走西北,到达了可敦城,也就是在土拉河的上游,原辽国的西北路招讨司驻地。

金军毁灭了辽国几乎所有的军镇,这一块却始终忽略,因为它实在太偏僻了,无关大局。历史证明女真人错了,错得无可挽救。

耶律大石率领两百多名骑兵到达这里,召集七州长官、十八部落首领开会,在其感召之下,辽国重新建立,史称西辽。

可敦城周边水草茂盛,畜产丰富,远离金国数千里之远。只用了几年时间,西辽的兵力重新聚集到了数万之多。

在公元一一二九年,也就是建炎三年,耶鲁大石出兵突袭金国的北方大营,居然一战成功,夺回了两座营盘。

建炎四年,金国决定出重兵斩草除根,灭绝契丹余脉。然而完颜吴乞买突然发现,朝中竟然无兵可用,绝大部分的金兵都在大宋的境内。

无奈之下,金国对辽国的征讨也就不了了之。

耶律大石得到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不久之后,他展开波澜壮阔的西征,从可敦城出发,征服无限遥远的疆土,几乎和从前辽国的版图一样广大。

随着西辽的日渐恢复,给金国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在大金国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和草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