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三十五章:树倒猢狲散(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三十五章:树倒猢狲散(1)(1 / 2)

开封府汴梁城是如今应天府小朝廷的门户和屏障,事关重大,不可一日无帅。因此,老帅宗泽的接班问题就放在了高宗皇帝的龙案案首之上。

严重缺乏国家管理经验的高宗皇帝又迎来了一次考验。

汴梁城和相关州府的意见,一致性地倾向于让宗泽的大儿子宗颖接班。

理由是:宗颖熟悉开封府汴梁城的业务,与附近的各个州府以及地方团练的关系良好;最重要的是,得到各路义军豪杰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点,对于现在汴梁城的防守体系而言,至关重要。

在开封府汴梁城的相关人士看来,这些个理由相当的有力,而且充分。然而,同样是这些理由,在高宗皇帝眼中,却是那么的刺眼,感觉不舒服。

到目前为止,经过老帅宗泽和一帮部属的不懈努力,开封府汴梁城已经号称拥有百万大军,随时可以对金国发出进攻,迎接徽宗、钦宗二帝。

然而,在高宗皇帝所在的南京应天府,虽然经过多番征集,才总共招募到几万兵马,与汴梁城相比,相形见绌。

还有,如今驻扎在开封府汴梁城周围的,大多是无法无天,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士、绿林大盗、等等,万一他们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后果岂非无法预料?

此时此刻,在高宗皇帝的脑海了,突然又出现了宗泽老帅之前的一篇奏折,在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臣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

一回想起这句话。高宗皇帝又有些咬牙切齿了。

什么叫“臣愚不敢奉诏。”不是说皇帝金口玉言吗。连朕下达的旨意都敢违抗。还说什么忠心不二

这时候,高宗皇帝又想起了民间的一句谚语:“虎父无犬子。”

对啊,宗泽满身长刺,身为他的长子,宗颖又能听话到那里去?

年纪轻轻的高宗皇帝七情上脸,心中的所思所想,很轻易就被身边的大臣们所揣摩得到。

于是乎,朝中的几位大臣。如张浚,汪伯彦等人联名上奏,否决了宗颖接手和继承父亲的事业,反而推荐了北京大名府的留守杜充来接替宗泽。

就这样,在南宋降金将领榜上排名第二的杜充正式出场亮相了。

根据高宗皇帝的任命,北京留守、河北东路制置使杜充被升迁为枢密直学士,充开封府尹,东京留守,进驻汴梁城。

杜充的这个新的职级,等同于张叔夜入汴京救驾时被钦宗皇帝封赏的职位。

高宗皇帝的这个任命。应天府小朝廷中没有任何人持反对意见。

但是,从其后历史的进程观察。正是这个任命,导致了应天府小朝廷的解散,以及高宗皇帝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迫退位

对于这个杜充,之前向高宗皇帝推荐他的礼部侍郎张浚有这样的评价:杜充有威望,办事决断,可用之。

但是,张浚没有把事情向高宗皇帝解释清楚,杜充所谓的威望和决断,是来自于残杀自己人。

《宋史。杜充传》中记载道:靖康初,知沧州。时金人南侵,因恐流之燕人为敌内应,尽杀之。

杜充仅仅是因为担心从北边逃难到沧州的汉人会成为金兵的内应,就把几千名逃难者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如此行径,恐怕不能说是办事决断,而应该是心狠手辣,毒如蛇蝎

高宗皇帝对于老帅宗泽的种种不满和厌恶,其他人可能不知龗道,但身为宗泽接任者的杜充,对这一点却是一清二楚。

《战国策?赵策一》中说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