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二十章:猛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二十章:猛人(1 / 2)

大大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之外,非但自己制定的政策法令执行不下去,而且除了小部分的文官外,南京应天府聚集的大部分人,上至官员,下至普通兵卒,都不听他的调令。

简单说来,没有人听赵构这个年轻皇帝的话,都不拿他当回事。

比如,掉发军粮的时候,各部士卒相互争殴,纠缠不清;即便是在皇宫的大门口掉发军粮,也得由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亲自到场,否则就弹压不住。

为龗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

宋朝的李心传在他所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中做出解释:“今人主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

然而,为龗什么堂堂一个新登基的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的权柄会被帅臣和监司们所褫夺,李心传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很显然,赵构遭遇到了组织结构上的麻烦,党主席非但指挥不了枪,甚至连党内的建设也是一团糟;名义上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实际上赵构还没有把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

究其原因,赵构之所以能登基,那只是因为阴差阳错,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俘虏的赵氏皇族中人;而正好大家都需要一个皇帝,所以也就别无选择地认可了他。

但是,这种认可并不意味着对赵构的认可,说白了,也就是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这么凑合着。

也就是说。高宗赵构只是一个拿来凑合着用的皇帝。

当然。在刚过去不久的靖康之变中,老赵家确实是被金人给欺负得太惨了,让人目不忍睹,这也大大地降低了民众对于赵家皇权的认可。

对于弱者,四周的围观者通常不是上去扶一把,而是上去踩多一脚。这其实也是属于人性的一种,

对于这种现象,台湾人有一句非常贴切的谚语来形容——“西瓜靠大边”

作为南宋皇朝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高宗皇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的命运真的和大哥赵桓有很大的不同。

赵桓确实没有什么本领,漫无目的,胡乱指挥;但是赵桓确实能指挥得动群臣,连宰相都换了好几茬,依然得到百官的认同。

相对之下,赵构自己制定出来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反应者寥寥无几,执行者更是难以找到。

高宗赵构虽然心里气愤,但并没有在朝堂说出来。只是把不满吞下肚子里去,自己另谋对策。

虽然年纪轻轻。高宗皇帝的智慧和耐性一直都被历史学家所忽视。

赵构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尽快找来一个猛人,替自己竖立威信。

这个猛人就是前朝的宰相——李纲。

虽然高宗皇帝对李纲非常的不待见,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选

李纲果然够狠,才刚刚上任,便狠招辣招迭出,朝廷上的风纪和官员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道:六月己未朔,李纲入见,上十议,曰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

这十策的篇幅虽然冗长,但内容总结起来也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惩治降金的官员,杀张邦昌。

第二句话:整顿纪纲,中央集权。

第三句话:准备战斗,消灭金国,报仇雪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