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一十八章:高宗登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一十八章:高宗登位(1 / 2)

一方面,天下无主,群贼并起;另一方面,虽然被众位前朝大臣屡次劝进,康王赵构依然不为所动,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手中的筹码还是太少了,既缺兵,又缺大臣;当然,这里说的大臣指的是那些重量级的,能一呼百应,在民间享有盛誉的大臣。

如今天下的形势越来越分明,康王赵构身边的臣下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是诸如汪伯彦、耿南仲之流,实在是有些寒碜,被读书人所诟病。

当然,康王赵构现在最缺乏、最需要的,还是政权的合法来源证明。

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要“名正言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中的这句名言,里面可是大有深意

即便表现得镇定自若,云淡风轻,但是,康王赵构内心深处的焦虑,还是很轻易就被身边的一众文官所发觉。

假如要这些官员去抵御外敌,为国杀贼,恐怕他们只能是一无所出;但说到溜须拍马,玩弄计谋权术,这些人却有着足够的聪明才智。

这一天,汪伯彦给康王赵构呈上了第一份的政权合法来源证明:钦宗皇帝所订立的“靖康”年号。

汪伯彦对康王赵构解释道:“这靖康二字,拆开来看,就是「十二月立康」这五个字。也就是说。钦宗皇帝订立这个国号之时。上天已经在暗示将来会有变化。把康王赵构立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个说法,其实就是君权神授的说法;汪伯彦的意思是,钦宗皇帝没有给你传位诏书,没关系,因为上天早已把传位诏书颁给你了。

听到这个说法,康王赵构暗自高兴,虽然有些牵强附会,毕竟是有此一说。总比没有任何说法要强。

但是,这个合法证明还是太虚幻了,没有真凭实据,康王赵构依然不敢松口。

《宋史。高宗本纪》中有此记载:伯彦等引天命人心为请,且谓靖康纪元,为十二月立康之兆。帝曰:「当更思之。」

上天保佑,就在康王赵构心急如焚,望穿秋水的时候,终于等来一件礼物,一件足以改变当时历史的礼物。

这件礼物就是原来宋朝的传国玉玺。

完颜兀术把钦宗皇帝的传国玉玺给强了过来。并留给了张邦昌,而张邦昌又让资政殿学士谢克家把传国玉玺拿过来送给康王赵构。

这一个可就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因为代表着天下权利来源的传国玉玺已经到了康王赵构的手中,康王马上开始筹备登基典礼。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道:丁卯,谢克家以「大宋受命之宝」至济州,帝恸哭跪受,命克家还京师,趣办仪物

对于张邦昌的感激之情,康王赵构是毫无保留的。

首先,在登基之后,赵构封赐给张邦昌一个极高的爵位。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壬辰,以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

这个爵位,已经等同于宋朝最大的一位开国功臣——石守信所享用的爵位。

十几天后,已经变身为高宗皇帝的赵构又再下旨通告,当众赞扬张邦昌懂得随机应变,对朝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辛丑,诏张邦昌知几达变,勋在社稷。

紧接着,不到十天的时间,高宗赵构再一次对张邦昌进行封赏,这次封赏的职位是:皇帝的老师。

《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道:壬子,进张邦昌太傅。

高宗赵构对张邦昌的这种恩宠一直延续到宰相李纲的上任

当然,赵构对于张邦昌的感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