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第八十七章:六贼(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六贼(二)(1 / 2)

见宗泽向着自己走过来,岳飞连忙站了起来。

按旧时的规矩,科举一过,宗泽也算是岳飞的恩师了。

宗泽拍了拍岳飞的肩膀,说道:“本朝“六贼”之害,已经有好些年了。其形成颇有渊源,关系盘根错节,老夫乃一介武夫,一时三刻,很难跟你解释明白。老夫早已约了一帮朝中的同道之士,今天科举后在我留守司衙门聚会,那些个老夫子们应该能给你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们如今一道回府,想必他们也等得很心急了。”

宗泽说完,握着岳飞的手,一同出了演武厅。早有下属把马牵来侍候

两人上了马,一行人等径直往开封府留守司衙门而去……

到了留守司衙门,已经是日落西山,吃晚饭的时候了。

宗泽领着岳飞走进偏厅,里面灯火通明,一围特大的酒席已经摆好,上面端坐着十五六人,正在各自交谈甚欢。

众人见宗泽岳飞两人进来,连忙欠身下座迎接。

客气一番,宗泽坐了右厢首席,岳飞则紧挨着宗泽坐下。

岳飞眼利,已经把酒席中的人都打量了一遍。

酒席左边坐着都是文官打扮,右边都是武将,年纪不一,俊丑各异。而中间为首的是一个年轻人,年方弱冠,皮肤略为黝黑,太阳穴微微凸出,是个练武之人;眼神透彻明亮,脸带微笑,一幅诚实而恳切的模样。

宗泽是主家,便站起来顺次序给岳飞逐一介绍:

那年轻人原来是徽宗天子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其余在座的都是朝廷上坚决反对“六贼”的忠义之士,当初昼锦堂堂主韩肖胃所介绍的宰相吴敏、太常少卿李纲和尚书左仆射赵鼎也都在列。

宗泽介绍完毕,康王说道:“如今朝廷势危而不自知,武神大人适时现世,绝对是我大宋的福音,朝廷的一大助力。”

同样是王爷,听惯了小梁王高傲而霸道的口吻,康王这一开口,语气温柔而真挚,岳飞顿时觉得如沐春风,倍受感动

岳飞连忙拱手,说道:“王爷过誉了。”

宗泽说道:“如今武神大人现世,势必要整顿朝廷的风气,那“六贼”绝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全力反击。但武神大人出身于偏僻乡村,对朝廷的事情知之甚少,看哪位大人把朝中的情况和‘六贼’的因由跟武神大人说个分明。

坐在左边首位的太宰吴敏开口说道:“太学士陈东口才甚佳,就由他来讲吧。”

太学生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宋朝的太学亦即明、清时的国子监,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和教育部的结合体。

那陈东站了起来,喝了一口水,润一润嗓子,便把“六贼”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原来宋仁宗年间,朝廷出了个猛人包拯,此子清廉公正,断事如神,深得仁宗皇帝的信任,再加上长寿老贤相韩琦的无私辅助,可谓君明臣贤,政通人和。这股正气,一直延续了几代,包括宋英宗(1064年-1067年),神宗(1068年-1085年)和哲宗(1086年-1100年)。

可惜宋仁宗有个缺点,处事保守,奉行祖宗之法不可改,让宋朝的弊病逾积逾累。

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奉行了三大政策:一是杯酒释兵权;二是分化事权;三是文官主导的体系。

“杯酒释兵权”在当时无疑是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因为这一决定收回了诸藩的兵权,巩固了赵氏宗室的长治久安。但当时太祖皇帝为了平抚诸藩,不但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土地,还颁旨确立了一个对民间的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这个政策,到了北宋中后期,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朝廷的税收日渐减少。

“分化事权”当初只是分化军权,为了杜绝新的军事强人的出现,但后来不单是军权,连非军事的事务管理权也要分化。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分为少宰,太宰等等;还设立一些新的官位如“参知政事”、“三司使”等来分割宰相的政、财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