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顾宋> 第二章 初试笔锋忆旧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初试笔锋忆旧朝(2 / 2)

这顾家请的先生是明道年的举人,考了差不多二十多年的进士,一直考到致和元年。却硬是没有考上,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过这老先生到底还是不服输,听说下次还打算上京。

如今还是仁宗年间,科举考试的时间还没有完全确定,不过也得好几年才轮上一次,老先生毅力可嘉啊。顾言叹道。

这老先生进了门,扫视了一圈,就开始讲孟子。孟子还没有经过朱熹的推崇,地位不高,但是后世名气太大,顾言前一世,自然没有放过。只是这老先生,讲起课来语调平坦,毫无起伏。正是十足的催眠曲。

顾言打了个哈欠,又悄悄望了下四周,好吧,已经有几个睡着了。而那老先生依旧恍若未闻的讲着孟子,讲到妙处,还自顾自的嘿嘿笑上两声。那目光压根就没往下看。

顾言叹了口气,也不再听课,取了些水,磨了墨,开始练起字来。这具身体本身练习的是庄严雄浑的颜体。按照记忆,顾言写了“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一句话,却是写不下去了。都说字由心生。以孟子一书的雄浑用颜体写,自是再好不过,自是顾言本身就是个偏散漫洒脱的人,又经过魏晋那“越名教而任自由”的风气的熏陶。写起这颜体,总感觉别扭。况且这前身学的颜体,写得也真心不咋的。

顾言想了想,又略蘸了墨,写道:“永和九年……”这次写的却是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集序。当写到“岁在癸丑”一句中的“癸”字的时候,却是如枯丝平行,产生了一抹飞白。正是东汉蔡邕所创的飞白体。写到“修禊事也。”这一句,顾言却是又停下了趣÷阁,他扫视了一遍自己写的这一句话,微微露出了笑容。又停了一停,脸上笑容更盛。趣÷阁势一转,却是变得细腻温秀,如果有识货者在一旁,一定会大惊失色,顾言如今写的字体,竟是和王羲之真迹足足像了八成。这还是出自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之手。不过如今顾言身边肯定没有识货的。所以他也完全不受干扰的写了下去。

顾言一边挥毫不停,一边却是想起了往事。东晋最出名的是什么?自然是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这两项,顾言当初可是为了求得真迹,下足了功夫。

等到顾言回过神,趣÷阁下正是写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一句。顾言触文生情,却是一时间情绪复杂得很,又继续写道:“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或许是心绪激荡,“痛哉”这两个字却是下趣÷阁重了些,字体也略大了些。顾言盯着这“痛哉”两个字,微微叹了口气,却是没了写字的兴趣,将趣÷阁草草搁在一旁。

而老夫子还在用他平板无调的声音在念:“礼为旧君有腹,何如斯可为服矣?”顾言倒是有些诧异,这先生讲的这句之前,就是著名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解说孟子的人应该不会怎么讲才是,这老先生难道受刺激了?不过,顾言很快就将这想法抛诸脑后,不得不说,这老先生用这样的语调读孟子,还是很幽默的。

听先生插了两句释义后,百无聊赖的顾言心里默念:“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果然,听这老夫子继续用平板的声调一字一句念到:“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甚至还点了点头。顾言一时没忍住,竟是笑出了声。

谁料,在这课堂里,听课的听课,睡觉的睡觉,竟是安静的很,顾言这笑声虽轻,却是整个学堂的人都听了个清清楚楚。一时间各种目光注视着顾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