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因此迸发出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那我也可以写这样的批评文章啊。”
有些人此时抬头,我是有写过类似的文章,但我那真是善意的,是发自公心,是为了我们好。
“我其实清楚,好些人,”周晨又看着大家,“我……”
几个人忍不住接话,“你不是说我们!”
“对,希望大家别误会,”周晨笑,“我知道,现在一些人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公知,其实我也想被称作公知。”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互联网的缘故,相关的进程,也在大大加速,河东河西,现在十年就够。
一些十年后,侮辱性极强的词,比如“公知”,现在正热着,是很多人极力想要得到的头衔。
因为一些知识分子发表的言论,促成了一些大事的发生,比如强制收容遣送办法的终止,以及今年开始全面取消的农业税,所以“公知”这个词,非常正面,也经常被主流媒体提到。
这个词,因此象征着极大的荣誉。
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媒体,举办的“公知”评选活动,更让很多人对这样的头衔心生向往。
而主流媒体对“公共知识分子”,也就是公知的最新定义,主要有三个标准: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毫无疑问,这三个标准中,“进言”和“批判精神”,更好表现,所以一时之间,各种批评的文章层出不穷,真是比着赛似的朝外冒。
其中当然免不了有不少,干脆“借鉴”由一些“专业人士”用心操刀的文章。
“按理,我们的媒体界,”周晨又看向大家,“我不是说各位哥哥姐姐,”
大家此时都懒得给出反应。
“因为工作的原因,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出国可能也多,对很多方面,应该有客观的认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竟然也被一些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捍卫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宣传所蛊惑,于是纷纷以心怀世界的公知自居,大义凛然的一边批评我们,一边宣传那些观点,”
“他们是真的觉得,我们在很多方面,是错的。”
在媒体界,乃至主流的媒体界,此时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都自认为高尚,认为是在为“全人类共同的利益”、“普世的价值”这样崇高的目标奋斗,也因此觉得,我们就是好多地方都做错了。
压根没有想到,自己是被一些国际同行给忽悠瘸了——或者,他们其实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有另外的考量。
“我们安联这个平台上,类似的微博越来越多,”
好些人再次不自然起来,我就发过那样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在研讨应对的办法,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哥哥姐姐的帮助,”
他提前研发出微博,目的就是不给后来那个各种恰烂钱的同类产品面世的机会,所以绝对不想自己的平台,成为各路“公知”起家的助力器。
“这股这歪风邪气,有必要刹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