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四十章 广宁移民,天津开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章 广宁移民,天津开发(2 / 2)

好容易碰到一个信任自己的,能放手让他施展的皇帝,熊廷弼还是很珍惜的。

不仅是广宁城,还有其它要放弃的堡寨,都空出来放着。让东虏别骑着马可哪乱跑啦,都住进去多安逸。

想到密旨,熊廷弼不禁轻抚额头。

圣上的思路有些与众不同,但要说是胡闹吧,仔细琢磨还有些道理。

关键是广宁一战给熊廷弼的震撼太大了,雷厉风行、杀伐果决,判断之精准,更是犹如妖孽。

再加上令人不得不谨慎,不敢欺君罔上的密奏制度,熊廷弼可算知道,这不是位好侍候的皇帝,眼睛里可不揉沙子。

只不过,圣上的另外一个设想也真是很难判断是好是坏,不好作出评判。

蒙古雇佣军?!

熊廷弼想到圣上所创的这个新名词,忍不住又有些头痛。该怎么回复呢,要不先试试?

“大人。”参议邢慎言进屋禀报,“第一批搬迁的居民已经准备好,卑职这就护送他们出城吧?”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辛苦邢参议了,把他们送到海边上船赴津南安置吧!特别是那些军属,路上一定要照顾好。”

邢慎言拱手答应,转身而去。

津南,熊廷弼和邢慎言也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朝廷既已决定,想必是有了安排。

…………………

天津东部沿海地区,如宝坻、宁河、塘沽、汉沽地区,是一片典型的河流冲积平原。境内河网密布,有蓟运河、潮白河、还乡河等等。

后世,这里的北部——宝坻、宁河等地被称为鱼米之乡,种植着棉花、辣椒、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

南部的汉沽、塘沽则以海鲜和水产闻名,港口贸易、工业也是逐渐兴起,农业种植不太发达。

而明代在滨海盐碱地的水利改良方面,有较大发展,这里先后进行过多次治水屯田。

第一位开始治理盐碱地的,是万历二十六年出任天津登莱等处海防巡抚的汪应蛟。

他组织农民和士兵修筑大堤、大坝、沟渠,把淡水囤起来,再用淡水冲刷盐碱地,以达到洗盐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水田亩收达四、五石,旱作物也有一、二石,产量大增。

第二位建议治理盐碱地的不是别人,便是深信“世无弃土,人病坐食”的上海人徐光启,保罗徐。

当时,天津沿海地区,荒草芦苇一望无际,“仅静海县之葛沽高地已田”。

徐光启在家信中说:“累年在此讲究,西北屯田,苦无同志,未得落实下手,今在天津,风荒田无数,至贵者不过六、七分一亩,贱者不过二、三厘钱……任人开种,任人牧牛羊也。”

要不怎么说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力量呢!别人看不上的荒地,人家就能看出其中蕴含的财富。

徐光启在天津购置田产约二十顷,一半作围田,“筑土围之,环而不断,随地形四面各为大岸,其中有小岸,岸下有水沟,以池水也。外水护内皆稼矣。”

从万历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徐光启在天津屯田试验,积累了大量经验、资料,解决了种植水稻的难题,而番薯也是在这段时间试种成功的。

而且,徐光启还发现番薯在北方旱地种植,品质和口感比南方多雨地区更好。对此,他曾不无得意的说:“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