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锦鸾归> 第73章 会会他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会会他去(1 / 2)

苏慎之人如其名,品行端方,不苟言笑,孝顺父母友悌弟妹,中状元后紧接着就是小登科,娶了定北侯府的嫡女张幼窈为妻,夫妻恩爱儿女双全。

苏府二小姐便是苏瑾沫。

苏瑾沫出生时正逢苏夫人秦氏娘家遭难,全家发配西北充军,秦氏挂心娘家,千里迢迢追去相送。

秦氏又急又累,半路动了胎气,把孩子生在了河间府,刚好被赵玉枝瞅着空子,暗中动手脚将俩刚出生的小婴儿给掉了包。

秦氏后来得知,她爹娘年纪大了,受不了这跋山涉水的苦楚,半道上就一病不起,连寿衣都准备好了。

万万没想到,老两口无缘无故地突然又好了,仔细一对时辰,正好是她闺女出生那会儿。

秦氏就此认定自家小闺女生来带福旺家,打心眼儿里头就爱得不行,家里几个孩子全都得靠后站。

秦氏郑重其事地请大师给孩子测算起名,得了瑾沫二字,深信不疑地给孩子用上了。

苏相对沫字很不满意,觉得寓意不好;可惜拗不过妻子,也只得随她去了。

秦氏生苏瑾沫伤了身子,调养多年不见有孕,本已经歇了心思,一儿一女凑个好字也足够。

没想到她心思一放宽,送子娘娘反而记起了她,又送了一个儿子给她。

苏家小少爷叫苏敬之,萌哒哒吃货小胖子一枚,被苏瑾沫常拿些吃的喝的收买,算是她的死忠脑残粉。

至于苏老太爷倚重的庶长子一支,却是江河日下,仕途上没有多大出息,自家关起门来度日,倒处得跟隔了几层的亲戚一般,到也相安无事。

苏锦鸾将苏家的人物关系简单捋一遍,默默在心里叹口气。

书中写苏瑾沫出嫁后,也得到娘家支持,说明苏家对这个女儿是真的好,就连她大胆夜奔给人做妾这等给家族抹黑之事,也都释然包容了。

苏锦鸾一直相信,感情是处出来的。血缘关系上的羁绊,只会增加特定的归属感,并不能决定与亲人之间相处是否和谐融洽。

否则也不会有偏心一说,不慈不孝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不会存世甚至入罪。

苏家无疑是偏心自小养大的苏瑾沫的。

书里写小杨锦鸾后来被女主当成棋子,送回苏家认祖归宗,并不受苏家人的重视,甚至遭受冷落。

最后更是因为疏于照顾,导致她失足落水而亡。究其原因,也不过在于一个不上心,或者说偏心。

苏锦鸾原本不打算回苏家,就是不想趟这趟浑水。

就当她亲缘浅薄吧,偏心的家人有不如无,不够糟心的。

毕竟从书里判断,苏家就算知道她才是苏家的亲生女儿,也只是将她带回去,满足最基本的吃穿用度而已,并不会将苏瑾沫赶走。

就像苏相说的,苏家又不是吃不起饭的穷苦人家,多养一个女儿没什么大不了。

何况那时苏瑾沫早已经嫁人,再断绝关系,名声上也不好听,会显得苏家刻薄,有害无益。

只不过,如今换她穿来,费心费力扭转剧情,又抱上锦衣卫元长庚的大腿,认亲一事已经大为不同,不但时间提前了,形势也不容苏府踟躇。

苏瑾沫与白莲教有勾结,是板上钉钉的。元长庚在此时揭开调包记,时机选择得可谓相当巧妙。

苏家不缺聪明人,断尾求生明哲保身是最好的选择。

苏瑾沫很大可能被送走。

而将人家心爱闺女赶走的她苏锦鸾,怕是更为苏家所不喜。

苏锦鸾又叹口气,琢磨着该如何改善一下肉眼可见的困难处境。

苏慎之身为苏家嫡长子,也是未来的家主,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十分有必要跟他搞好关系。

苏锦鸾打算投其所好,再当一回文抄公,拿古圣先贤的佳作当敲门砖。

当然,她不会无耻地将这些诗文据为己有,会言明原作者,好歹要保住本就没剩多少的底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