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锦鸾归> 第18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1 / 2)

苏锦鸾机智地找借口考察了下人家的净房,心中难掩失望。

徐家无疑是讲究的,净房里燃着熏香,恭桶也冲洗干净,桶底还铺着香料木屑,并无一丝异味,就连厕纸也染上淡淡香气。

但是!

厕纸好硬啊!

揉都揉不软。

苏锦鸾心事重重地自徐家告别出来,纠结了一路。

姜青莲不缺钱,也有把日子过得舒适的心气儿,用的东西肯定不会差。

可依然达不到苏锦鸾的预期。

牙刷子、青盐、猪胰子、皂角,以及硬得难用的厕纸。

该打听的都打听到了,还得了半盒熏香的礼物,剩下的,便该她亲自动手,丰衣足食了。

牙刷子买一把或者花钱叫人做一把都行,青盐家里大概有,先凑合用两天。

简易牙膏、香皂的做法其实不算难,皂化反应课本里都有讲,囊中羞涩的苏锦鸾还曾经亲手做手工皂送同学,当做生日礼物圣诞礼物新年礼物……

为难的是,没有现成的原料。

比如椰子油、小苏打、烧碱等等,都需要寻找替代品,以及提纯。

植物油这会儿估计只有香油,猪油已经用于做胰子了,油脂这块大致不用发愁。

小苏打应该常见,做面食发面用的。

不对!最早发面用的好像是酸浆子、酒酵,吃了还会消化不良。

她课下写小说收集资料时,当真看得大开眼界。

有说小麦面粉有毒的,还有分地域的,说北方面粉无毒南方有毒,也是很迷了。

就连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面以糟发胀者,能发病发疮”。

后来不断改进,宋代流行以酵面也就是老面来发面。

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医者孙琳以蒸饼、大葱、淡豆豉捣碎成丸,治好了宋宁宗的尿频症。

以酵面发面,克服了“发病发疮”的弊端,也算是面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只是容易发酸,需要以碱来中和。

而以碱酵子发面的方法却直到元朝才出现。

苏锦鸾查阅完相关记忆,难掩忧伤。

碱面出现得那么晚,现在的大炎有碱面吗?

难道要用草木灰水来替代?

民间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脚皇后马秀英,以草木灰水和面蒸出雪白暄软的开花馒头,取名“白银如意”,那可都是元后了!

以草木灰水提纯制碱水倒也不难,但毕竟纯度过低,也只能当做退而求其次的备选。

苏锦鸾头疼地默想小苏打与烧碱的化学分子式,脑中排过一连串反应方程式,直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从无到有的过程太艰难,她想开金手指!

好在她现在脑子好使,琢磨半天有了点头绪,赶紧回家做实验。

当务之急是先造纸!

软绵一点的草纸!

不然她都想绝食自尽了!

她太难了,唉。

幸好她还有颗好用的脑袋,苏锦鸾苦中作乐地想着。

苏锦鸾已经发现,她的记忆也似乎经历一次洗骨伐髓,变得清晰有序。

如同抹去尘埃的镜面,将她曾了解过的一切照得纤毫毕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