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古玩之先声夺人> 第两百一十章 节外生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一十章 节外生枝(1 / 2)

赵琦慢慢鉴赏,画作的特点被他一一发掘出来,整幅画面的整体构图和细节设计堪称一绝,体现出画师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整图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通过对人物嘴角、眉尖、眼神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人物怡然自得的气质。

当然,这是赵琦的观后感,柳勋看了片刻,没觉得这幅画好到哪去,反而觉得太过破败了。

“老弟啊,以后还是要多读点书。”庆成文拍了拍柳勋的肩膀。

柳勋讪讪一笑:“书画我确实不太擅长,要不你给讲讲呗。”

赵琦见庆成文看向自己,摆摆手,表示自己在书画一道不甚精通。

庆成文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这幅水月观音像,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趣÷阁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体现了唐代人物画的新风。

你看观音的服饰,画师用那富于弹性和质感的铁线描展现出简练飘逸的衣纹,柔中有劲,一气呵成!这幅《水月观音》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无法比拟的艺术欣赏价值,堪称唐代人物画尤其是观音画像的杰作。”

听着庆成文的讲解,赵琦心中不无懊悔地想道:“唉,要是自己能够仔细一点,昨天无论如何也得好好争上一争!”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凭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只有像今天这样仔细鉴赏,才能判断画作的水平和真伪,昨天的拍卖会根本没有那样的条件。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由于他不擅长书画,今后要在这方面多花些功夫。他现在在记忆方面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书画一项的经验,完全可以以比别人少的多的时间抓起来。

“那这幅画能值多少钱?”柳勋问道。

庆成文摇了摇头:“你啊,就知道以金钱来衡量古玩的价值,我劝你最好不要把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地种在脑子里,否则早晚吃亏。”

柳勋摊了摊手:“可如果我不用金钱来衡量,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让我以物换物吧,但这也要确定一个价值啊!”

古董无价,这里的“无价”指的是古董的价值。因为每一件古董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从这个意思上说,任何一件古董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就是“无价之宝”。可是当一件古董进入了市场,要在市场上流通起来的时候,又确实要附加一个“价格”来衡量它,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明显的矛盾。

这也是包括柳勋在内,许多刚入行的古玩新手的苦恼。

“这事你应该问赵先生,他比我有发言权。”

赵琦见两人都看向自己,呷了一口茶:“古玩的定价,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每一件古玩的价格在每个人眼里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贵的东西,他觉得太便宜,反之亦然,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不过有一点,无论是纯粹的业余爱好还是投资增值,收藏都需要有经济实力做后盾,所以古玩买卖首先要正确估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自身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地去寻找、收藏自己喜爱而又能买得起的藏品。

一旦遇到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文物,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这样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也就不容易吃亏上当。”

“插句话啊。”

柳勋抬了抬手:“难道就没有一个基准价吗?”

“当然有,如果是精品,一般会以历届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为基准,但同样也会考虑到最近的行情,以及双方心理价位。”

赵琦又加了一句:“我说的拍卖会可不是那些小拍公司,而是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等等大公司,只有那些公司的成交价才能被大家认可。”

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拍卖公司多如牛毛,但许多拍卖公司都是乌烟瘴气。

当有人去拍卖会的时候,可能会看到熙熙攘攘的买家,其实很多都是内部人员,剩下的有一小部分才是真正的买家!具体占比多少,没有明确的数值。

道理也很简单,所谓“门当户对”,有钱人谁会去一个没有多少保障的小拍?而作为委托人,也不可能把数百上千万价值的珍品古玩,拿到没有名气的小拍去拍卖,这也导致,小拍公司很少有好东西。

柳勋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照你这么说,完全可以通过抬高拍卖标的的成交价,达到炒作的目的?”

赵琦点头道:“你说的情况当然存在,咱们一直说,藏品的市值是藏品自身创造的,但现实是,藏品价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而不是作品的质量,价格是商人的事,不是藏品本身能左右的。因此不能否认有大资本通过拍卖会炒作古玩。

但你也要明白,炒作古玩必须也要符合它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因素,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一个月工资就只有那么点,市场上古玩的价值必然不会高。现在物质文明上升了,炒作也就有了空间,但如果市场价值远高于内在价值,自然就变成了短期击鼓传花的游戏。”

柳勋嘿嘿笑道:“不管怎么说,开一家拍卖公司还是大有可为的,回头我让我大哥也开一家,我也好乘乘东风。”

“你小子就知道搞歪门邪道赚钱!”庆成文指着柳勋笑骂一句。

赵琦在一旁笑而不语,前世的时候,赵琦就梦想自己有一家拍卖公司,但一来没有资金,二来没有人脉,怎么可能做大做强?

当然,如果有一家知名拍卖行,好处不言而喻,别的不说,到时买家来找你,卖家也来找你,说趟着赚钱不为过。

还可以开设画廊等机构,在拍卖之余,可以卖画,可以推艺术家,可以定向炒作。光是这一条,就能想象的到行业内的地位。

当然,在前世,赵琦这样的想法无疑是白日做梦,这一世或许有可能,但离现在的他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柳勋笑眯眯地转移了话题:“文哥,说了半天,你还没有说这幅画能值多少钱呢。”

庆成文道:“这事你也要问赵先生,他是专业的。”

赵琦说:“这幅画的最终价值必须要以最终的修复程度而定,但至少可以肯定能够翻番。”

得知庆成文是以160万(因为劫匪,有所优惠),柳勋咋舌不已:“怪怪,这么一幅破破烂烂的画,一夜功夫至少能赚160万,这比抢银行来钱还要快啊!”

“这是自然,否则捡漏为什么在这行有这么大的魅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