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一脉承腔> 第七十二章 博物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博物馆(2 / 2)

华山那边的演出也没有耽误,这首曲子也被放上去了。

以前很多人来华山是为了爬华山,现在还真有一些人不为爬华山,就为看老腔。

时间久了,热度略有削弱,但是老腔剧场里面人依然不少,足以满足剧场的开支。

等到光盘上市,销售成绩果然不错。

有些外地的人在电视上看到了老腔,但是又来不了陕西看演出,现在有了光盘,在家就可以看了。

中央音乐学院录制的光盘画面清晰,声音也很真实,几乎还原了现场。

张禾也彻底熄了在外地开剧场的想法,剧场有华阴这一个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再开那么多。

华阴老腔要以艺人为主,而不是以剧场为主,艺人们在,老腔就能传播出去。

抽着空,张禾前往了一趟西安,专程请“关中曲艺”的老板朱兰吃了顿饭。

那天晚上,要不是朱兰将场地借给了他们,指不定现在老腔还是什么样呢,老腔走到今天,有很多贵人的帮助,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朱老板,上次的事情十分感谢。”张禾笑道。

两个人面前摆放的都是茶水,没有喝酒,面前是简单的关中菜,朴实无华。

“我已经把剧场关了,那块地方租出了,租金比我唱戏还挣得多。”朱兰笑道。

看起来很开心,但是眼神中有些苦涩。

明明是唱戏的,结果租金比唱戏挣得多,有些可怜,有些可惜,但是又无能为力,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

“朱老板,那你现在还唱戏吗?”张禾询问道。

“当然要唱了,唱戏都进了骨子里了,丢不下,就是死了骨灰里面都是戏。”朱兰回应道,神色很平静。

“张老板,我现在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上班,那边现在还不错,每天都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来这里旅游,每天的戏曲表演是我和我的徒弟们负责的,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

“博物馆?”张禾疑惑道,赶紧在脑海中搜寻了一下。

好像是有这么个地方。

一个民间闲散的艺术家被收编进队伍当中,开始驻扎在博物馆里演出,虽然有些不自由,但是比以前要好,以前可是连观众都没有。

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游玩的游客将里面的东西转一圈,看戏是肯定会看的。

“张老板,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朱兰说到。

“谢谢朱老板了,我有兴趣。”张禾感谢道。

有朋友好办事,之前还不知道这条路子,现在知道了肯定不能错过,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老腔的知名度。

知道的人多了,喜欢的人也就多了。

“我给那边说,到时候给你电话。”朱兰缓缓道。

虽然剧场关门了,但是有其他地方可以表演老腔,她现在也看开了。

一顿饭吃完,张禾回到了虎沟村。

回去没几天,朱兰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张禾,博物馆对老腔很感兴趣,已经决定了请你们来演出。”朱兰笑道。

“真的啊?”张禾惊喜道。

“还能有假,你准备准备,他们要来华阴考察。”

聊了聊具体的情况,张禾挂掉了电话。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可不一般,地点在秦岭终南山南五台脚下,主要建筑有四十院复建的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和园林景观等。

里面的这些古建筑都是经过拆分、标号之后运到博物馆里面,按照砖瓦上的标号逐块按照原样垒成,院落中的绿植都是按照原样种植。

这个博物馆收集、抢救和保护从古至今以来关中地区的一些民俗艺术,藏品分为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九个类别。

华阴老腔也在他们的收藏范围之内。

不光是张禾他们在做,很多组织也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情,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天,一辆车就来到了虎沟村里面,车上下来一队人马,都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的人。

张禾早已告知了刘兴武这件事,一起在老腔保护中心接待了他们。

“刘主任,张先生,我们博物馆非常欢迎老腔艺人们能够入驻。”一个男子说到。

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着装很正式。

这个人是博物馆派来的代表,名叫齐汉瑜,是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