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卫勤尖兵> 第493章 异位脾种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3章 异位脾种植(2 / 2)

“......”李海洋听得目瞪口呆。

人身上还有这种事情,真的假的?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但苏杨并没有乱讲,事实的确如此,自体异位脾种植就是这样。

脾种植是指由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所引起的脾组织异位种植再生现象,又称自体异位脾种植,ESAT。

1910年,Von-Kutner在尸检时首次发现外伤后脾破裂导致腹腔内脾种植病灶。

外伤脾破裂病人发生脾种植的概率大约是76%,而同时伴有膈肌破裂的病人发生胸腔内脾种植的概率约为18%。

由于大多数脾种植病人无临床症状,且报道的病例数较少,其在人群中总体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

脾种植多发于年轻男性,可能与该类病人“年轻”的脾细胞更容易种植有关,或者与年轻男性发生外伤脾破裂的概率更大有关。

脾种植可见于人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腹腔,多位于胃肠道浆膜面,壁层腹膜,系膜和横膈,当病人有胸腹联合伤时,脾种植还可发生于胸内、皮下、胸膜甚至心包。

1998年Rickert等报告了1例脑内脾种植,2015年Tsai等报告了胆囊脾种植。

脾种植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由于多发生于外伤脾破裂或行脾切除术后,故推测是破碎的脾组织溢出到邻近的腔隙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破碎的脾组织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种植到相应部位,由此推测脑内及肝内脾种植是通过第二种机制产生。

常规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CT等对种植脾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均无特异性。

所以当地医院看了CT影像后,才会判断为肿瘤。

苏杨的能力要高上很多,所以他通过仔细的研判,基本断定对方就是脾种植。

但想要确诊,还得再做检查,而且,最后也还是要做病理学检查。

不过,苏杨的话至少是让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近来研究认为,使用99mTc标记的放射性胶体或热变性红细胞的脾显像是诊断脾种植的影像学“金标准”。

SPECT/CT检查能把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相融合,在鉴别病灶性质及定位异位脾组织方面体现其优越性。

脾脏具有吞噬血液中的外来异物和破坏衰老变性红细胞的功能,放射性胶体被引入体内后,约5%~10%的胶体颗粒被脾内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使脾脏显影;大约90%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变性红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髓索的巨噬细胞拦截和吞噬,而选择性滞留在脾内,从而显示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

过去临床确诊脾种植多是通过一些有创性的技术获取活体脾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例如腔镜、手术探查以及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等。

目前核素脾显像因具有独特的对脾脏生理功能的显示,可无创性用于异位脾种植的诊断。

因此,当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性质不明的占位性病变时,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脾破裂及脾切除等病史,考虑脾种植的可能,推荐使用核医学脾显像进一步确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