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素手调汤> 第363章 谁都不能觊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章 谁都不能觊觎(2 / 2)

喜欢书画是一回事,可是媳妇总不能丢了吧?

小六如此想着,但其他的人却不知道,一个个还是十分好奇的。

要知道,如果只是衣服江南烟雨图的话,确实不算齐大人吃亏,但是,齐大人可是最爱书画之人,这些年下来,不知道搜集了多少的珍藏,那么多的珍藏换一个厨子,宁王殿下可真敢说啊。

一时,气氛就这样僵持了下来,齐大人看着小六那副黑着脸的表情,虽然不懂是为了什么,但还是挤出笑容说道:“是老夫失言了,宁王殿下休怪,人老了,吃了几杯酒,就有些糊涂。”

齐大人这时候想的是,宁王殿下好不容易挖了一个厨子到这酒楼里,自然是要生财的,要是自己将那厨子给弄走了,岂不是让这酒楼白开了?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啊,这到底也是自己的不是,因此,也就愿意对小六赔个不是。

小六听齐大人如此说,脸色倒是好看了一些,笑着说道:“齐大人客气了,只是这话以后却不能再说了,本王这万盛和的厨子,不能允许别人夺走一个。”

众人一愣,随即明白了,宁王殿下这话可不是对他们几个人说的,而是对这天下对万盛和的厨子有觊觎之心的所有人说的。

今日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惦记着万盛和的厨子,有些自是想弄到家里专门为自己服务的,但更多的,只怕是要将这厨子挖过去之后,坏了万盛和的招牌。

想到这些,原本对宁王如此态度有些不满意的众人竟然难得的想开了。

当天,万盛和的酒菜天下一绝的话就传出去了。

京城说大虽然大,但是真的要说起来,也不算太大,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勋贵世家豪门圈子罢了,到了第二日的时候,满京城里有些头脸的人都知道了,万盛和的饭菜天下一绝,甚至连这样的消息都已经传到了宫里。

毕竟,中秋晚上,宫里是有一场夜宴的,参加的人,左不过还是这其中的许多人,当然了,也有一些往日里与宁王殿下没有交情的人,并没有去万盛和。

晚上夜宴的时候,因听着去过的人们如此说,当真是好奇的不得了。

尤其是这些人暗搓搓的将御厨做的珍馐美味说的一文不值味如嚼蜡的时候,他们就更是好奇的不得了了。

御厨做的饭菜味道自然是美妙的,虽然说,等到了宴席开的时候,冷却的酒菜味道不如之前,但也不至于被贬低至此啊。

可是,那些人却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坚持说,万盛和才是天下美味之中的顶尖存在。

有人不服气,就提到了第一楼,可是没想到,第一楼三个字才说出来,就被人嗤笑了,那一言一语之中,很明白的说着,第一楼与万盛和相比,那就是云泥之别。

二皇子自然也听到了这话,他的一张脸黑透了。

第一楼是他外祖家的产业,每年都会给他孝敬三成的收益,因此,累年下来,第一楼才会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楼,主要原因就是,只要是有要超过第一楼的,肯定会被人从背后处理了。

不是厨子被挖走,就是酒楼里出事故,总是,肯定是开不下去的。

这小六真是仗着宠爱越来越没规矩了,居然敢与自己争。

二皇子是当今贤妃娘娘的儿子,除了皇后娘娘所出的大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之外,是皇帝诸位皇子之中最年长的一个,这些年,皇帝对他也是颇为器重。

但是,让二皇子十分不忿的就是,父皇总是更加器重小六,明明他才是父皇的亲儿子,凭什么父皇要更加器重一个侄子?

许多差事,分明可以交给他去办,可是到了最后,却都交给了小六去,这是打算为小六培植实力吗?

想着这些,二皇子看向小六的眼神就越发的不好了起来。

既然敢与自己争,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这二年以来,小六分头太盛了,是时候该让他降降温了。

小六可是浑然不知,有人已经盯上他了,自然就算知道了,可能也不过一笑了之罢了。

翌日一早,皇帝去太后的宫中请安,二人坐着闲聊的时候,就说起小六新开的万盛和来。

“什么时候,小六弄了个这么厉害的厨子,昨日才开张的酒楼,今日就连朕都听说了。”皇帝笑着说道。

母后是最疼爱小六这个孙儿的,想来,母后或许听说过也未可知。

“皇帝还不知道小六这孩子?平日里就喜欢赚钱,也不知道是缺吃少喝了,还是怎么的,放着好好的差事不做,就想着赚钱。”

想到心爱的孙子这个样子,太后也是无语了。

皇帝的脸色不变,可是心里却百转千回,小六自然是可信的,他是弟弟留下的唯一骨血,作为皇伯父,他愿意照顾着他,前提是,他不能生出任何觊觎之心。

不过,从目前来看,小六确实没有那样不可有的心思,倒是让他很放心的用着。

小六如果一直如此,倒是可以成为太子的臂膀。

停顿了一下,太后忽然说道:“小六身边倒是有一个女子,厨艺精湛的很,小六找的这个厨子,会不会与这个女子有些关系?”

太后说的人自然是瑾娘了,虽然不知道,小六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没有身份地位的女人,但是吃了一段时间瑾娘做的菜,太后觉得,就是为了吃一口好的,娶这样一个女子也不吃亏。

皇帝笑道:“母后说的莫不是那个会种地的女子?”

“可不是,那些个玉米啊,土豆啊,都是她捣鼓出来的,还有一些稻谷,据说产量也比咱们寻常种植的要高的多呢。”太后是亲眼去看过的,自然比皇帝这个只是听说过的人有发言权。

“朕倒是想着亲自去看看,听说,过了中秋之后,亲自去那些田里看看才好。”虽然已经听说了,但是皇帝还是觉得不大放心,就想着要亲自去看过。

太后道:“我之前去的时候,尚未成熟,看着倒是不错,皇帝去看看也好,如果真的有人能培育出好种子,也算是朝廷的福气了。”

皇帝点头,粮食产量上不去,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也是勉强维持吃饱而已。

如果真的能有种子高产,哪怕一亩地只是提升一百斤,不,哪怕是五十斤的产量,对朝廷来说,就是有大功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