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310章 计划与争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0章 计划与争吵(2 / 2)

内部挑动革命?可惜,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

至于什么利用商业交流,暗中渗透,或者玩类似越国灭亡吴国的把戏,也就是故意朝吴国借粮,利息回报很高的哦,后来嘛,在归还粮食的时候,吴国光计算自己得到了一倍的粮食回报,只算了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于是,没想到的是,越国居然将煮过的大米返还吴国,吴国哪里知道其中的关节,等到天下大乱,越国人打过来,没有了粮食补给,就全都完蛋了。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账和政治账了。

也许秘境人经济账算的一般,不懂得任何现金的技术和理念,但是人家毕竟是一个连绵了千年的政权,虽然是因为鼻屎小国容易管理,但政治力起码提升起来啦。

这次意外听到的消息,根据龙亦菲来说,什么都无法判断。

因为对于黑暗下的间谍世界,也许永远没有办法搞清楚,一个间谍究竟是在为谁效命。

强者间谍往往都是双面谍,乃至于三面四面都是平平常常。

所以,龙亦菲不敢做什么,因为她不知道,那个暗中向秘境人传递消息的人,究竟是叛徒还是倒钩。

如果是叛徒的话,那么直接冲过去杀人抓人,实际上是打草惊蛇的问题。

如果是倒钩的话,自己就可以去长辈那领罪了。

所谓倒钩意思是布下诱饵,卖个破绽,将对方引入圈套中。谓之“放倒钩”,就是设圈套。

想到这里,她忽然觉得惆怅而难言。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清唱的清心咒,在大街上渐渐飘散开来,王剑虽然不明觉厉,但听着全城渐渐安静下来的样子,忽然明悟,龙亦菲看似轻描淡写,并不用力的歌声,居然辐射了这方圆占地起码几十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带。

并且,看着那些原本亢奋的人,居然有了一丝丝的安静,眼神也不再狂热,不再带有敌意,甚至……顺服?

龙亦菲一曲之下,居然有如此效果,虽然这似乎是支队普通人管用,但也足够可怕了。

这也是为什么,龙亦菲为什么被长辈们看重的原因所在了。

其他的大宗师,顶天了,如同野火燎原梁向俭一样,成为一座随时可以机动使用的大型火炮,随心所欲,改变着战术层面的一个个口子,事实上,梁向俭参与的战斗,起码针对兽海大军的时候,都是走的站在后方虽然准备堵口子的预备队。

有着大宗师坐镇的阵地,稳如泰山。

其他的大宗师也大相径庭。

但音波系的法术,虽然在初期并不显眼,但随着法力值的增强,对于法术的理解进步,可以使用的法术种类越来越多,逐渐可以成为掌控一场战役,改写一场战争结局的存在!

最关键的就在于,她不仅仅可以让敌人毫无战意,甚至是恐惧与胆怯,给予己方士兵安抚和壮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的。

这就是战术人才和战略人才的区别吧。

等到渐渐让一座城市被她的歌声征服后,包括使团内部人在内,秘境的上层人物,起码都努力挣脱龙亦菲的情绪影响,渐渐开始惊恐起来,一旦开战,龙亦菲一人,几乎就可以改写最后结局!

这还仅仅是十八岁的时候,如果龙亦菲的成长继续下去,渐渐影响范围更加可怕,深度改写人心,逐渐掌握人心,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各种情绪复杂的蔓延开来,但队伍的行进正在进行。

而相对的,全城或明或暗,属于秘境的各种人物,他们的注意力,也自然是被吸引走了。

吕青衣却是面色不佳起来,深知龙亦菲的实力自从上次一战后,逐渐的开始深邃而强大起来,好似一片湖水,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的深。

“好了,应该就是这里了。”

如果按照汉代长安城留下的资料,位于王宫附近的这座仓库,东南西北都有重要建筑物的保护,隔开了许多外界的窥探,本身就非常安全。

按照记录,这里既然是仿造了旧长安的布局,那么前方就该是储备最重要物品的地方。

而如果资料没错,白帝秘境很可能就有那样东西,而且目前来看,没有被人发现真正的用途,那么……

此时此刻,想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使团内部,而自己让龙亦菲出手帮忙遮掩这段时间,可不能耽误……

吕青衣看着远处的建筑物。

表面上,似乎没有人守卫,但是,如果真的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那才是让人瞧不起呢。

秘境的政治走向很有趣。

由于当年根本没有多少儒生跟随,所以白帝干脆自创了****的玩意儿,当然了,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是第几代的白帝。

这几乎和华国是不一样的。

儒家是为了成就儒家,而不是以儒家的知识成就人。这样儒家兴盛的时候必然是人爬下去的时候。爬下去的人是不能弘道的。儒家造成的国民性也是虚伪的。为了适应各种外在的规矩而古意放弃真实的自我,这样的国民性也不能挺立。没有挺立的个体,就没有挺立的群体。儒家恰恰是把挺立的个体看成是大逆不道的,这样怎么会有挺立的群体呢?所以,一旦一种学术要成就自身,就必然要把人变成其对象,人成为学术的对象时,就要强制性地使人成为适合学术的人---标准化的人,君子。这样人就从学术中倒下去了。

只有真正丰富的真实的人智慧的人才能弘道。而虚伪的人,唯命是从的人,唯唯诺诺的人怎么能弘道呢?儒家没有塑造丰富的真实的人,而是塑造了虚伪的适合条条框框的人----君子。

伪君子。

君子以虚幻的想象力是不能弘道的。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弘道。而儒家恰恰是把人的真诚从学术架构中扭曲了。适合儒家思想的人无不会变成虚伪的人,所以虚伪的人不能弘道。

儒家没有创建一个满足人性的形而上的世界,这个世界尽管是虚拟的,但是正是这个世界充满满足人的自由和无限的想象力,才能有对世俗的超越,才能打破世俗的局限性。而儒家是把人全部封闭在一个世俗的世界中,即使是不好也无路可走。只能在各种世俗的规矩中亦步亦趋。儒家除了使人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别人的眼色之外,还有适应天理,这样儒家不得不把人变成器---工具。

学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给人自由,不能发展人,学术也会被不能发展的人所遏制。人就不能弘道。学术也不能弘人。儒家仅仅是为了君子的,这样儒家就没有盯着大众的发展,没有大众的发展,小人不能成为君子,少数的君子也不能支持时代进步。儒家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就夸大君子的人格力量,以为以一种君子的半神半人的力量就可以力挽狂澜,可以拯救时弊。这实际是不合实际的。儒学被独尊之后,借助政治的力量更加压制人的发展,这样人就更加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成为君子又要受到世俗的打击和迫害。这样学术和人两败俱伤。所以,学术不能立起人,人就不能立起学术。从历代对儒家的批判看,儒家没有发展真正的人,也没有大面积的发展大众,仅仅靠极少数的君子一代一代就萎缩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