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295章 战略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5章 战略上(2 / 2)

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面临思维的困境:一方面,他必须依赖于过去学习和实践中取得的间接和直接经验,以及形成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他面对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情形,原来经验和思维方式是否适应和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新情况还需要探索。因此,战略决策者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从多个维度,对战略决策的领域或事项,进行发散性思维,打破固有的战略思维模式,形成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和归纳,形成新的战略思维模式,制定更适合环境变化的战略。

战略思维的看“远”,就是要从未来更长的时间去思考组织的发展,形成对组织的“远见”。它既包括对组织空间扩展的高瞻,也包括对组织时间延伸的远瞩,体现的是战略思维的长期性和预见性。

常言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战略思维必须更“广”一点,拥有广阔的视野、广博的认同和广泛的联系。广阔的视野,就是指用全球视野、用世界眼光分析组织发展的机会,通过更广泛的思维为以后聚焦提供基础;广博的认同是指战略的形成要从群众中来,集中智慧,战略执行要到群众中去,取得认同;广泛的联系是指,制定战略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跨越组织和行业的边界,利用事物的广泛联系,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

一是从层次上看,战略是组织最高层面的决策行动,它高于职能和战术策略,在组织中类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二是从目标上看,战略必须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标;三是从方法论上看,战略思维是企业的哲学,战略思维体现的是总的价值观。当组织要进行战略布局时,必须要站得更高。

战略思维必须更“全”一点,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全面性。所谓整体性,指战略思维是面对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其中的局部问题;全局性是指从组织的全局利益出发,对组织的运作进行统筹思维;全面性指从更多的视角跳出去看,不就事论事。

管理思维的是“正确的做事”,战略思维是“做正确的事”。而要找到正确的事,必须对组织活动的本质进行深刻的思维,理解的更“透”一点,形成明白透彻的见解,即“灼见”。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战略思维的清晰性。二是战略思维的本质性。战略思维首先要摒弃“理所当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假设和论证寻结论;三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性。

战略确定组织发展的方向,事关组织生死存亡,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战略思维必须准确的判断组织生存的关键,依据客户认知形成组织的定位,将全部力量集中起来,打歼灭战,实施聚焦战略。正如著名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所言,“尽可能将最大数量的部队投入到最关键的行动中”。

战略是个坑,啥都往里扔。

近代以来,战略家这个词汇的含金量每况日下,原因不外乎人类发现,这个工种的门槛既是太高了,也是太低了。

一个战略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品质?

多智慧是必须的吧,有理性是基础,敢怀疑是基础操作,有耐心,博学多才,擅长分析,虚心好学,有自信心、能够钻研、富有想象,尊重客观,善于表达等等无数种美好品质。

选拔合格的战略“智囊人物”是不容易的。进行这一工作的人们必须懂得:不一定每个可以入选的人都需具备所有这些品德,但如果不具备其中的多数品德那也不行。

如何识别这些无形的品德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学术论文、个人履历、军事人员“考绩”报告或其他个人的档案资料等,都很少能反映出这些品德。它们是无法从文字上看出来的。发现这些品德的最好办法是亲自面谈,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无误。应当采取试用的办法来挑选。

一个人天生的智力能得到何种程度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他本人的态度和习惯,世上的智慧多半是始终没有得到发挥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白白浪费了。几乎每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战略家都是既有好奇心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

比向灌输新思想唯一更难办的事就是消除他的旧思想。

这种说法对于战略家也同样适用。自由思想家则与众不同。他们对根本真理的追求,总是带有开明的怀疑主义的特征,这种怀疑主义引导他们向一切假设的前提挑战,向所有的陈词滥调进攻,寻求变革,探索新路。

使你倒霉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倒是那些你自以为很了解而实际上又不是那回事的事情!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战略家都有象棋手那样把问题想透的脾气。他预测对手的动向和自己相应的行动。判断力从来就是重要的,而在对待象“多少才算够?”、“有多大风险?”这类无法用数字回答的问题时,判断力就更加成为关键性的了。在对待这类问题上,识别能力往往有天壤之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