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九章 复杂的系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复杂的系统(2 / 2)

为了应对可能的产妇大出血,四院的输血科提出了两个方案——优先考虑损伤更可控的剖腹产,并且在手术过程中积极使用自体血液净化回输系统。以及术前自体备血储存。

自体血液净化回输系统很好理解,它就是个巨大的特制净化器。手术过程中,所有混合着血液的体液都会被一根管子吸入到净化器内。经过净化器的分离和净化之后,从中分离出可以安全回输给患者的血液。这种技术虽然很成熟,但是在国内推广的并不是很多,至少目前在整个宋安省,具备自体血液净化回输能力的也就只有四院而已。

而术前自体备血储存则是罕见血型携带者择期手术前的一道重要保险措施。

择期手术就意味着出血时间可控。那么,擅长“拆东墙补西墙”的医生们自然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个“可控”。提前两周左右抽取患者体内血液,然后进行冷冻保存。这样在手术时,就有了至少一个单位的血液可以随时准备回输。

在四院输血科和产科的密切合作下,这位产妇在孕40周的时候,因胎膜早破16h被送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很少,产妇自体备血的300ml血液并没有被输注回去——不用猜也知道,这点血都被输血科当成宝贝给藏起来了。

P表型的罕见血型血液,而且还有300毫升!而这可是至少能水仨主治医生出来的好东西。

故事到这里,突然出现了一点其他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的反应都还不错,但随后她就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黄疸。

通过经皮测量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水平,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快速上升。从刚出生的70~104μmol/L的水平,一路上涨到了251μmol/L。

如果按照常规方案来考虑,这名患儿毫无疑问可以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这份病历就不会被输血科和新生儿科送到孙立恩面前了。

想要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血型测定本来就是个难题。新生儿和老年人血清内抗体水平低下,反定很难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果。因此一般多采取正定检测就算完事儿。而在明知患儿母亲为p表型血的情况下,医生们就不得不把患儿也是某种罕见血型的可能性考虑进来。

但是,想要找到罕见血型的证据,对ABO血型系统进行正反测定是必须的操作。

这还只是第一个难题。

刚刚出生第三天的患儿,体内肯定还有大量来自于母体的血细胞。这些p表型的血细胞很有可能导致患儿的血型鉴定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

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个阶段,医生们虽然能够推测患儿出现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是因为和母亲的血型不符。但仍然缺乏决定性的证据。

输血科和血液科的医生们连同血站工作人员一起线上讨论了好几次,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排除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溶血,就可以判断患儿是因为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了。

而孙立恩嘛……他就是那个被用来“排除其他因素”的倒霉鬼。

当然,孙立恩早就习惯当倒霉鬼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找点事儿来干倒也不错。他现在的这间“办公室”不光有大床,同时还有温泉和阳台——这么好的环境下工作,他的心情也能好一点。

那么……首先还是要先确定一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上升究竟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

新生儿是会出现生理性胆红素升高的。绝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在出生后经历一次黄疸——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生了什么病。导致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很简单——患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开始正常工作。人体内产生的胆红素总量大于排泄量,这就会导致生理性胆红素升高。

换句话说,只要新生儿能够正常排泄,过上大约一两周这样的黄疸就能够自然得到控制。

民间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流方案是让孩子晒太阳。把刚出生的孩子扒个精光,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正反晒一晒,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尽快褪去黄染。

这个治疗方案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太阳光的光谱中所含有的蓝光能够令患儿皮肤浅层中的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这个过程就可以促进黄疸消退。

但太阳光中还含有很多对人体可能会造成损伤的光波,比如紫外线。因此,现在主流的治疗方案还是让新生儿在医院里直接接受蓝光照射。

对于病理性的黄疸升高,主要的治疗手段除了蓝光照射以外,就只有药物治疗和换血术。使用苯巴比妥或者鲁米那钠之类的肝脏酶诱导剂,可以加快胆红素代谢。而激素则能够减缓胆红素的生成速度。

换血术自不必多说,作为治疗免疫类疾病和血液疾病的“大杀器”,这种手段效果显著。但同时也有很高的危险性——对新生儿来说,换血术的风险很大。哪怕只是用最小号的管材,在机器开动之前仍然会抽取不少血液,这就会导致患儿面临血容量不足。而换血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钠和输血反应等等严重不良反应。

不到万不得已,医生是不会考虑换血术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