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真不是良民> 第242章 十首歌为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2章 十首歌为报(1 / 2)

张大蛮笑着说:“不如这样,你在石窠村住一段日子,我给你写十首歌,等你回香港,你作为个人专辑发行,怎么样?”

“什么?十首?”蔡依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太清楚了,要写好一首歌,非常不容易。

有时为了写好一首歌,少则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年半载。

而张大蛮张嘴就是十首歌,他该不会也要耗上三年五载吧?

“对,十首歌,以半个月为期限,我给你写完十首歌。”张大蛮肯定地说道。

蔡依依一听,更是骇然,半个月?她忍不住笑了,“大蛮,你别开玩笑了,我相信你的才情,但半个月写出十首歌,实在太夸张了。你就别逗我了。”

张大蛮却是认真地说道:“你看我像开玩笑吗?”

蔡依依愕然神色,她实在难以相信,是什么样的高手,能够半个月写出十首歌。

她寻思一会儿,或许只是张大蛮为了表示感谢自己送他一台宝马豪车,一口应承十首歌。

即使半个月能够写出来十首歌,恐怕质量也不见得多好。

至少不会有《红豆》这样的上上佳作,她也就报之一笑。

张大蛮自然清楚蔡依依这笑的言外之意,他心里可有底,谁说我要半个月原创十首歌了?我只是利用半个月时间,抄十首歌,赠送给她。

要知道,从90年代初到2018年这么漫长的二十几年,多少经典的歌。

只要摘取十首歌,那还不是洒洒水小意思。

虽然这样一种“剽窃”行为有些可耻,但谁叫自己回到了这样一个黄金时代呢。

掌握了那些未来的信息资源,若是不能充分利用,岂不是辜负了这一把重生。

他甚至可以想象,当蔡依依拿着自己“写”的歌,发行个人专辑,将会红遍大江南北。

这样一来,她的名声鹊起,将成为歌坛的当红歌星,今后她也成为时代的引路人。

她捐赠石窠村中心小学盖建教学楼,以及捐款修建村级公路,这会又送张大蛮一辆豪车,所获得的回报,也算是加倍的得到偿还。

虽然这种赠予与馈赠是不对等的,但权当是张大蛮作为对蔡依依的报答。

两人漫步在石窠村的乡间小路,并肩而走,谈笑风生。

远远看去,宛若一对谈情说爱的情侣,是那么的和谐,俨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进了石窠村中心小学。

接下来的十天半个月,张大蛮除了养蚕,就是和蔡依依待在一块儿,这可把秦琳给弄得着急了。

她着急归着急,又不能说什么,一天天的魂不守舍的,搞得上课都有些恍惚。

每天劳作之后,张大蛮带着蔡依依,漫步在乡间小路,蔡依依也换了双便于走路的平底鞋,穿着也朴实了些。

毕竟,在石窠村这样的地方,她穿得过于性感时髦,反而成了另类。

石窠村中心小学旁边的羊肠小道,是张大蛮和蔡依依比较走得多的路径,因为在那条路上,有一处长年流水的“泉眼”。

石窠村山区,可没有什么江河,只要靠这些山泉眼,以及自己挖的蓄水池。

所谓的蓄水池也很简单,就是在那些山泉眼或者傍山的山脚或者山腰,循着那些“生根石”,挖开那些泥土,用石灰浆砌一方小池子,就是蓄水池。

生根石,是比较通俗的称呼,因为在石窠村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岩石,一般这类岩石是深扎在山地里的,也不是可以搬动或者活动的,好像在地上生了根,也就是“生根石”的命名由来。

而生根石有些会很奇特,会是一个“斗状”的石窠窠,一般山泉眼也容易从那些生根石缝里冒出水来。

所以,智慧的农民们将覆盖着生根石的泥土刨开,倚靠生根石砌蓄水池,是最为简便的。

至于山泉眼,大概也是山里常年蓄水,或者是那些植物蒸发的水分,或者是连通山里深处通往地下河流的径流。

这些山泉眼遇到大暴雨季节,会流出清冽的山泉水,有些山泉眼,哪怕是干旱的季节,也是不停,也被称之为“长流水”。

像常年四季一直流水的山泉眼不多见,但在石窠村中心小学旁边,就有一处这样的常年流水的山泉眼。

而且蓄水池看上去像天生的,一个很深的“洞穴”。

说是“洞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遇上干旱的季节,山泉眼水供应不足,村民们会从原本蓄水的入口进入一个地下“洞穴”,山泉眼蓄的水已经深入到地下了。

进入这样的洞穴,一般需要借助手电筒,照着手电筒,听村里的人说,进入这个山泉眼最深处的,有走进去大概半小时距离,才看到山泉眼蓄起的一丁点水。

这里的山泉眼由于供应了很多村里人饮水,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水井坪”。

自然这口山泉眼被形象比作“水井”,而这个“坪”也有由来。

在山泉眼蓄水“洞穴”的正前方,是一个方圆有足球场大小的鱼塘。

这个鱼塘里偶尔会有鱼,听说,这些鱼是从山泉眼里顺着水流出来的,长着水草,同样,这鱼塘更像是沼泽。

张大蛮记忆中,这一口鱼塘曾经是学生们的乐园,在水比较多的时候,有些胆大的学生,会跳进鱼塘里摸鱼。

像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哪怕鱼塘是沼泽,泥浆溅满一身,一个猛扎子,扎进去,“咕咚、咕咚”几下,浑浊的水里,探出一个浑身是泥土的脑袋,手里握着一条半斤大小的鱼。

后来,的确也因为出事了,鱼塘里淹死了摸鱼的孩子,所以,渐渐地,这一口鱼塘像是被人列为禁地一样,坚决不准人下去。

尤其是石窠村中心小学的学生,谁要是胆敢去鱼塘里,视为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即使有的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地去,但总算是杜绝一些悲剧的发生。

张大蛮、蔡依依会在鱼塘的周围漫步,走累了,蔡依依坐下身来,一屁股坐在鱼塘的边缘,解开鞋带,脱了袜子,将白嫩的小脚丫,伸进鱼塘里,陶醉地任由清冽的鱼塘的水浸泡着她的小脚丫。

“大蛮,你也泡一泡脚嘛,这山泉水,温温的,很舒服!”

蔡依依的话还真不假,殊不知,这山泉眼里流出来的水,真叫冬暖夏凉。

像这样一个入秋季节,流出来的水,还真是温暖的。

张大蛮执拗不过蔡依依,挨着她坐下来,但并没有脱鞋脱袜子。

蔡依依歪斜着脑袋,看着张大蛮,嘻嘻像个淘气的小孩,伸手泼起了水,洒在张大蛮身上。

张大蛮连忙躲闪,欢声笑语的,“你干嘛啊?”

“哈哈哈,大蛮,你一个刁民,那么拘谨干嘛?”蔡依依嫣然笑了,“诶,想不到,你真的种桑养蚕成功了,成为村里的首富,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真是厉害!你们生活在这里,真是幸福啊!”

张大蛮微微一笑,“什么幸福不幸福的,穷山恶水,靠山吃山,听不容易的!”

蔡依依能够想象,点了点头,“是啊,我真是不敢想象,在中国的版图上,还有这么美得让人活在童话故事里一样的地方。”

“美?是不是啊?香港不美吗?”

“香港美,但那不一样,那种美只能说,是城市之美。石窠村呢,是自然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仙境呐,我都有点舍不得离开了。”蔡依依一想到,快要离别了,心又是一下紧绷起来。

张大蛮笑了笑,“那就有机会,多来村里看看学校,随时欢迎啊!”

“会的,不过,的确也没有太多时间,”蔡依依感叹地道,“你也知道,像我这样的歌手,虽然比不上那些歌坛的大明星,但是,也是有很多行程,由不得自己。我真的好想能够办一场个人演唱会,成为歌坛的一代歌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