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更大的麻烦
王猛、王简。谢安、王宁等大臣都详细的查看着情报和这一块船底木板。冉明看着众大臣查看着情报,冉明耐心的喝着茶水,冉明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茶,反而肚子里已经装满了茶水,只要动弹一下,冉明就会感觉到自己胃里的水在晃荡着。
“景略,安石你们可有什么有发现?”
谢安轻轻将蜡烛滴在了木板上,然后把凝结的蜡从木板上轻轻的扯下来。谢安把这块蜡替到冉明面前:“陛下,问题出这里,这种木板好像不是人为的,而是一种小虫子蛀出来的。”
“你说只是虫子?”冉明听到这话立即警觉起来,这让冉明很自然的想到了后世的一则笑话,说是后世天朝反潜依靠就是海带。这让冉明很自然的想到了不对称打击这几个词。笈多帝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以笈多帝国的实力,想要重新打造数千艘战舰不难,关键是笈多帝国是一个传统的陆上大国,对于海洋并不重视,短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无法培养足够多足够优秀的海战人才。更何况魏国得到的情报,笈多帝国并没有像魏国那样建立海军学校,开始培养海战人才。
以魏国目前海军的实力,至少可以保持着对笈多帝国十年以上的优势,当然如果蒸汽机发明出来,再生产出来蒸汽机炮舰,这个技术领先优势甚至可以保持千年。巨大的代差,让笈多帝国根本没有赢的希望。在这个情况下,笈多帝国可以打的牌非常少,除非像后世天朝针对美国的航母战斗群的巨大优势,采取不对称打击的方式。
谢安道:“臣不敢确定,不过看这些孔洞,全部都逞不规则弯曲,这并非利器制造出来的,魏国造船技术非常严格,别说这样多的孔洞,哪怕一个孔洞都不应该出现在战舰上,更何况御史台已经派人抽查了魏国二十七家造船厂,抽查了在建或完工的一千八百余艘大小船只,皆没有发现问题船只,而且六百八十三万料(料,中国古代体积单位,一千料大约相当三百吨规模。)也没有异常。”
“立即传令远征军海军,所有大小战舰不得出海,全部进行全面检修。”冉明这个时候有点烦躁的道:“笈多帝国和魏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魏国和笈多帝国的距离太远,际路又有高山峻岭阻隔,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海路进攻,现在海军出现了这种事情,将会对魏国的大业制成致命性的影响,朕绝对不允许远征大业受到影响!”
“陛下不用担心,或许这只是偶然现象。”王猛笑道:“臣虽然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是臣相信我们大魏的臣民都是聪明的,只要陛下张皇榜公布出来,总会有聪明的臣民替陛下解决这个问题。”
冉明默然的点点头。道:“远征笈多的准备工作不得懈怠,该准备的必须准备,这次是朕不要灭国,不是要把笈多帝国并入魏国,而是要在笈多帝国得到朕想要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希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
“臣等遵旨。”
其实冉明没有必要有这种事情担心,因为经过他的大力发展,魏国的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光规模造船厂就有二十七厂之多,而且造船附属行业,也数以千计。从业工匠也突破了十万人大关。船厂此时也不需要冉明提供的图纸了,而是根据自身的技术资源储备,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此时魏国民营船厂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再是像以前一样,以小型渔船、中下沙船作为主产品,而是向中大型船只发展。
由于产业形成了规模,通止规的应用下,在进行标准化生产,许多零部件都不再是船厂生产,而像后世一样,出现很多专业代工厂,以加工部件获得利润生存。大量零部件在经过初步组装,提前制作,最终在船台上进行组装,这样以来船厂的速度比从前提高了无数倍。
由于魏国采取标准化制造,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苛刻的质量要求,使得魏国造船业也名扬天下。魏国的造船厂除了满足魏国军民需求之外,也获得不少南洋订单。
不过,魏国如今的造船质量和造船速度已经可以满足魏国需求了。特别是新船建造周期已经大大缩短了时间,特别是比较技术成熟的飞鱼战舰和先登级战舰,从铺设龙骨开始,到整舰交付,一个建设周期已经缩短至四十七天,如果开足马力,在木料充足的情况下,魏国一年可以建一千四百余艘先登级战舰。平均每天可以制造将近三艘。这可速度虽然仍比不上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不过可以预期,如果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魏国成为世界第一航运大国也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随着冉明针对笈多帝国的第二波打击准备提上日程,各种各样的订单下达到了各大船厂,各大船厂都开动了机器,为魏国军事机器服务。在魏国最大的不其造船厂正在建造三千百料的大舰,这种大船船体更加流畅,和中国传统风格不同,舰首已经被削尖了,而且甲板变得平直,取消了传统的艏楼,艉楼也大大降低了高度,使得这种新式船只拥有较好的抗风浪能力,更好的适应远洋。
如果千料大船,咱们大家还有一点疑惑,那么若是换算成吨位的话,三千六百料大船相当于一千二百吨,这种船在魏国各式战舰中并不算是最大的,但是从样式风格上来说,却是一种完全脱离华夏风格的战舰。这种战舰类似于后世的盖伦船。如果换算成英国风帆战舰等级的话仅仅勉强挤进英国风帆战列舰的三等第四级。不过这种大型战舰要到十五世纪才会被发明出来,魏国如今已经远远的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王道友,此事关系颇大,千万莫信口雌黄啊,你要清楚,你虽然揭了皇榜,可是代表着我们道教万千道众。”道士罗本满脸狐疑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方士,怎么都感觉他像是一个骗子。
话说半个月前魏国皇帝张开皇榜,谁能为皇帝解决难题,将获得万金赏赐。结果一个满脸风尘,破衣烂衫的道士在长安揭了皇榜,现如今道教教主杨羲,杨羲可不像葛洪那样深受冉明器重,自从杨羲成为道教教主以来,冉明加强了对道教道士的管理,像平时不守戒律,不遵守法律的道士,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一些假借道教名义,愚骗百姓,骗取钱财的道教分支将会取缔。这让杨羲感觉压力山大。
显然冉明可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皇帝,杨羲为了讨冉明欢心,费尽心思搜罗道教教内的能人异士,早在三个月前。有个自称姑射山罗阳子罗真人向杨羲吹嘘自己有异术,能引三味真火隔火燃火,也能隔空取物,赤脚过火海。杨羲亲自面见了罗真人的道术,惊为天人。所以就亲自向冉明引荐了罗真人。
结果冉明看了一场罗真人的表演,兴趣欠缺的赏赐了十枚银币。杨羲顿时感觉自己受到了冉明的怠慢,冉明就当既给杨羲表演了所谓的引三味真火隔空烧纸,以及赤脚过火海。这些所谓的神奇道术在后世已经是烂大街的玩意儿,所谓的隔空引火,基本上初中生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利用白磷燃点低会引起自燃的现象,至于过火海,也同样是化学反应。
待冉明毫发无损的走过了火海,杨羲如何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过冉明却没有杀掉罗真人,而是派出了十名士兵押着他去西域宣传道教神迹。
这次皇榜事件,杨羲自然不敢大意。他派出心腹弟子再三考查这个王嘉。事实上这个王嘉是东晋历史上的一个方士,苻坚屡次征召他出山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被逼无奈,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冬入长安,居于宫中外殿。王嘉“能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所以公侯以下,都到王嘉处参拜,询问世事。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入长安,仿效苻坚的做法,在礼节和待遇上都超过了苻坚对王嘉,并逼迫王嘉随从他,每件事情都要向王嘉询问。当归姚苌和苻登相持战争,姚苌问王嘉:“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王嘉回答说:“略得之。“姚苌愤怒地说:“得当云得,何略之有?“于是一气之下便杀了王嘉。但后来姚苌死后,事实上确实是他的儿子姚兴杀掉苻登的。遗憾的是姚苌不曾听懂王嘉的话,怒气之下杀了不该杀的人。
王嘉的主要作品有《牵三歌》和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短篇神鬼小说。也可以说是中国短篇小说的奠基人。这个王嘉虽然武能不定国,文不能安邦,但是他却是见识非常广的人。
王嘉亲自拿人头向杨羲担保,这样杨羲才带着王嘉进宫面圣。
冉明虽然利用内阁解放了自己,不过此时冉明每天的日程仍然排得满满的,王简这个魏国首辅大臣唯恐自己专权,冒犯了冉明这个皇帝,所以遇到稍大一点的事情,都不敢做主,通通请示,虽然这样冉明的权力没有受到损失,可是却失去了自由。冉明不得不做着这个苦逼的皇帝,被深宫这座牢笼锁着。
冉明此刻站在西域的地图前,时不时的伸手比划着,若有所思,宫内所有的宦官都被中常侍尤义赶得远远的,他自己在一边侍候着,连喘气的声音都被压得低低的,害怕打乱了冉明的思绪。
西域这块地方虽然是一块宝地,可是人们的认识不够,总意识不到其中的价值。像唐朝那样打下的地盘虽然大,可是没有经过良好的治理,最终还是失去了。这可不是冉明愿意看到的,以魏国目前的实力,军事上横扫过去,没有任何压力,只是要想治理好西域,把西域治理成如中原一样的传统势力范围,这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办到的。
冉明想得头疼,虽然利用西域广大的资源吸引士族进入西域,可是普通百姓不进入,光依靠士族,反而会形成更加突出的割据势力。如果真这样的话,冉明就是玩了一手嫁衣神功,白忙活一场,冉明思来想去,都在头疼人口问题,现在魏国人口短缺的压力越来越突出,现在随处可见南洋各族土著,以及胡族奴隶,这些人虽然是奴隶,可是像若干年以后,他们也会获得魏国国籍,成为魏国人,一旦民族比例失调,就意味着内乱的开始。
似乎,冉明并没有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就在这时一名小宦官轻轻的迈着小碎步跑到尤义面前轻声道:“老祖宗,杨教主求见陛下!”
尤义眉头一皱,小宦官急忙道:“杨教主说了,他带来了揭皇榜的人!”
“什么皇榜?”
“就是前些日子困扰皇爷的那事!”
这个问题太大,尤义可不敢硬压着,他道:“回去让杨教主等会,咱家先去探探皇爷的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