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对自家领导时常提出一些奇怪的要求已经习惯了,他什么都没有问,就去找到相关专家,给沈隆搜集到了厚厚一摞资料。
慢慢地将这些资料消化完毕,沈隆就越发感觉到这个任务的艰难了,你要说在那个时代当个买办什么的,那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毕竟那几大家族不就是这么做的么?他们也因此成了外国人的朋友,为自己攫取了丰厚的利润,遇到什么事情还可以向外国人求助,让他们来帮忙解决问题。
但要是想搞实业,那问题可就多了去了,从一些著名民族企业家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一二来,比如陈六子最敬重的商人苗海东,他的原型是民族资本家苗海南,他曾在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学院求学,学成后回国,希望能促进中国的纺织业发展。
在创办成通纱厂并大获成功之后,他雄心勃勃地拟定了“大西北计划“,准备从西安到兰州间每个重要城市都设面粉厂或纺纱厂,不久因日军入侵,大西北计划宣告破产。
1938年日军进占成通,强迫苗海南与其合资;他极力反对,被日军逐出厂外;1939年他集资在南京筹建普丰面粉厂,任经理,到1944年,又被日军强征军用,直到日军无条件投降,才收回自营。
他所遇到的问题和陈六子一模一样,都是外地的入侵导致了企业的失败;而侯德榜、荣毅仁等民族企业家除了这些之外,还遇到过更多的问题,果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层层剥削,买办阶层的压榨打压,这些都让民族企业家们举步维艰。
买办们可没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需求,他们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和设备就已经能够发大财了,在他们掌权期间,民族工业甚至产生了倒退,北洋军阀时期能造炮钢、枪管钢,经过民国“黄金十年”的“大发展”后,反而全不能造了。
在加上滥发钞票导致的金融崩溃等等,那一时期的中国根本就不适合民族资本发展,陈六子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工厂,何其艰难啊,就算没有日本人,估计也会被那些买办给吞了吧?
看完这些资料,沈隆唯有叹息,他越发觉得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了,果然只有那些人才能拯救中国啊,那些在网上怀念民国的人真是莫名其妙。
做好准备之后,沈隆将需要的物资和资料都放到自己的随身空间之中,然后返回现实世界,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大染坊》的世界之中。
一道白光闪过,沈隆就从2020年的新中国西北小县城,来到了清末民初的山东,然后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来,咦,这时候朱开山到底在干嘛?是还在山东的地界上闹腾,还是已经闯关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