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各尽所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各尽所能(2 / 2)

三是学习外文工具书,如《汉法字汇》、《英文举隅》。

这些译书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依旧对近代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如《万国公法》和汪风藻译的《富国策》。

当然,洋务运动时期译书最多的当居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

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等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

为了输入西方先进科学,有必要翻译和引进新书,1867年由徐寿和华蘅芳倡议,曾国藩奏请同治皇帝设立翻译馆:“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披以文义抒格不通,帮虽日可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日之所以然。”

于是在1868年6月翻译馆建成,隶居江南局1869年上海广方言馆并入江南制造局。

上海广方言馆1864年开馆,招收学员,聘傅兰雅、金楷理、徐寿、华蘅等人教习,功深惟经、史、文艺为主翻译馆译书以“西译中述”形式,即由外国人口述,再由中国人趣÷阁述,最后成译文。

傅兰雅曾这样描述译这程:将所欲译者,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及惟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惟趣÷阁述这;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同译斟酌保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

翻译馆的人员包括口译没和趣÷阁译员两类:前者以西方人为主,有傅兰雅、林乐知、金楷理、艾约瑟、纬烈亚力、玛高温等;后者有徐寿、华蘅芳、李善兰、赵元益、李凤苞、王德钧等等。

据统计,从1868年,1912年,江南局译书共有241种,是早年战争前我国科技翻译之重地。

江南局译书主要为军工制造类,像是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译书》中说:翻译馆译书专以兵为主,其间及算学、电学、化学、水学诸门者,则皆将资以制造,以为强兵之用“。

这些译著水平不一,其中以《代数术》、《决疑数学》、《谈天》、《地学浅释》、《化学鉴源》、《电学》、《光学》、《佐治刍言》等比较有名。

当然,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译员,因为他们也算是为我国有传统的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起了巨大的帮助。

这里面像是有傅兰雅,他是英国汉学家,在少年时就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的博大和传奇,在1861年受聘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

1862年到京师周主义忱任英文教习。

1865年转任上海英华书馆教习。

1868年江南制造局编馆开馆,他又转任该馆编译,主持馆务,编译《运规约指》、《化学分原》、《化学鉴原》《,代数术》、《微积溯源》、《数学理》等科技术书籍近二三十种,1875年主编我国第一部定期科学刊物《格致汇编》;1885年创办格致书院,直至1896年离华赴美任教于加州大学。

可以说傅氏是一正直的外国专家和教育家,据姚崧龄《傅兰雅译著中西名称对照一览表》,傅氏译书达138种,为同时译书之最,但没有一本宗教书。

他以教育中国人为已任,没有任何种族偏见,译西书、办学堂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傅氏著有《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一书,第一章《论源流》中不仅详载并高度赞扬徐寿、华蘅芳等人的译书事迹和翻译思想,还指出:“译书外别有大益于国,因译书为官者皆通西事,能知中西交涉所有益国之处。”

在第二章《译书之法》和第三章《论译书之益》中,他系统阐述了他的译学主张,显示了一位正直的外国翻译家高尚的精神情操。

然“中国语言文字与他国略同,俱为随时逐渐生新,非一旦而忽然俱有。”

中国语言文字属于世界语言体系,富于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新国,绝非那些不懂中文,歧视中文的西人所言“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认所通,即通之亦难将西方之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古最生而最硬,若以之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等,向成矣误。??”

还有就是倡导科技译名统一,并制订了译名的具体规则。

他指出“名目”(译名)是“译西书第一要事。”??他总结以往译书经验,提出他的译名原则:?华文已有之名;设立新名,作中西名目字汇。

为此他编辑了《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1885)《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1887)、《金石中西名目表》、《汽西中西名目表》等等。

包括他还论述了他的译书方法,以及中西译者间的配合问题。

他强调译书要当选“新”、“紧用”、“可藉为阶进”。

此外他说中国是一个独立的自主大国,中国文字自古传今,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舍弃自己的语言而就西文。文化回往来应该互通有无。今后西方人民“不独在华有译书西人,即在西国亦可多有其人。”

除此之外,还有李善兰,字壬叔,号秋初,清朝数学家。

据说他算术功底极好,十岁即通《九章》,后通《测圆海镜》、《勾股割圆记》。

成年时在上海认识英国人伟烈亚力-艾约瑟和韦廉巨三人,相交甚悦,后共邀译西国海奥算学与天文等书。

李善兰曾与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厚本》后九卷,完成了徐光启未竟之业,和艾约瑟合译《重学》二十卷《圆锥曲线说》三卷,和韦廉臣合译《植物》八卷)与傅兰雅合译《奈端物理》。

在这些译作中,《几何原本》之译使我国有了一部完整的欧几里德得《几何原本》译本;有利于其理论传播;《代数学》根据英数学家柑摩根所著《代数学基础》译成,是我国第一本符号代学基础读本,并且“代数数”一词沿用至今;《重学》及英物理学家胡威立所著,是国近代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物理学著作。

《谈天》则是一部天文学专著,传播了哥伯尼的天文思想和“太阳中心说”,李氏翻译为中国天文物理学方面增添了一部重要的天文学专著。

还有徐寿,字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朝造船专家,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重要趣÷阁译人员。

擅长机械制造和造船技术,受到曾国藩器重。

曾与傅兰雅创办格致书院。

在《清史稿》中载,他的译述有《西艺知新》、《化学鉴原》及读编、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汽机发》等等,他坚持科学,反对宗教,被程雪村称为是我国控化学的奠基人。

以及华蘅芳字若订,无锡人,自幼喜爱数学,能文善算,清朝数学家,也是江南局要译人员。

他在江南制造局时曾与玛高温、傅兰雅等共译《金识识别》、《地学浅释》、《海防新论》、《代数术》、《微积渊源》、《三角数理》、《代数难题解决》、《决疑数学》等,其中前两部是地质学名著,对我国地质学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和李凤苞字海客,号丹涯,江苏崇明人,精通天文历算,对文、理其他学科均有涉猎军事著作,后随徐建寅到欧洲考察。

曾受曾国藩之呈命参加测制地球全图,入翻译馆后与金楷理合译有各国交涉公法》、《陆战新义》、《海战新义》、《布国〈布普鲁士〉兵船操练》等等多种这事作品和文集。

此外,洋务派中还有维新思相家及语言学家马建忠,不仅在语言学方面有这树,而且撰写《私人设翻译书院议》,对翻译取材惟及翻译标准有深刻见解。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