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三百一十章 追根溯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章 追根溯源(2 / 2)

1、对革除土司的处理,清政府只是对个别罪恶昭著而又抗拒朝廷的土司处以重刑,而对绝大部分土司基本上采取了怀柔政策。

2、慎重选用流官;3、查田编赋,实行保甲制度;4、对各种旧制陋规的禁革;5、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关于“改土归流“的影响,李汉林认为,清代改土归流对西南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变迁中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

而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因子,有的因功能消失而被淘汰,有的功能发生了转向。

因此,认识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历程,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分析,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包括日本东洋大学的谷口房男教授对壮族土司制度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发表过广西土司制度考察、土司制度之我所见、日本的壮族史研究动态等论文。

所以作者菌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和研究,力求给大家比较详细的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就是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管理制度。

一是这种羁縻政策溯源,就像开头所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时,因时因地的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羁縻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民族政策在中国古代史的进程中自身也不断的发展变化。

就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原始公社的不同生产方式”。

而中原王朝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高于周边少数民族,这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生产、制度管理模式,但是为了维护统一和边疆稳定,又不能使少数民族脱离中央王朝的统治,于是羁縻制度应运而生。

统治者针对边疆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王朝腹地的不平衡性,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特殊民族政策,不变“其俗”,要“因俗而治”,不要求边疆地区在社会制度及政治体制上与中央王朝保持高度一致,而边疆少数民族则要承认中央王朝的统治并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中央王朝可以达到对边疆地区形式上的控制,这种民族政策被称为“羁縻制”。

而羁縻思想源于先秦的“五服制度”,据《国语·周语上》载:“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候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此“五服”就是少数民族或是各小邦国向中原王朝朝贡,表达臣服之意。

简而言之,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统治理念。

“五服制度”后演变成“六服制度”、“九服制度”,其内容本质没有变化,但对各服的贡奉规定也愈发详细,以期达到“近无不听,远无不服”的统治效果。

其次是从武力征服到“和亲”政策。

确实,大家都知道,两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的时期,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繁荣时期,而清初期的强大但难以阻止其作为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其相适应的“羁縻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进程,它形成于汉,完善于唐宋,衰于明清。

汉高祖刘邦经过8年战争于公元前202年统一了天下,他在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时,继承了要服荒服的思想,并且把这种思想具体措施化。

而整个汉朝与匈奴关系一直是民族关系的重点,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社稷,而汉代历朝君主也是把汉匈矛盾作为行政的重中之重。

而在其余边境,扶持或承认周边少数民族一个个的小政权,允许其自治,形成了一个个汉朝的属国,以达到对边疆的控制,维护边境安宁。

整个汉朝在处理与边疆民族关系、建立属国过程中,“恩抚”和“武征”这两种手段大体是交替进行的,并形成一套以“恩抚”“怀柔”为主的羁縻策略,本质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统一的羁縻政策。

不过公元前200年,刘邦在于匈奴的战争中失败,使他不得不改变之前对匈奴“武征”的策略,而采取和亲的羁縻法,此后这种与匈奴缔结和亲换取边境安宁的羁縻法被后世君主所奉行,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文帝时与匈奴和亲,互相约定“匈奴无出塞,汉无出塞,犯金约者杀之”。

公元前101年,且鞮侯单于自称“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也”。

由此看见,这种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策略是很有效果的。

在进行和亲的同时,汉朝不断的向匈奴传播物质文明、文化文明,进行经济渗透,潜移默化的改变匈奴人民的生活习惯,加强匈奴对汉朝的依附程度,以巩固汉匈之间的君臣关系。

《汉书·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在朝见汉天子后,汉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玉具剑、佩刀、弓一张、矢四发、十、安车一乘、鞍勒一具、马十五匹、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衣被七十七袭、锦绣、杂帛八千匹、絮六千斤”。

此后单于“复入朝”,不但“礼赐如初”,还要“加赐”,而且每次赐与的数额都不在少数。

起初,匈奴人“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但此后慢慢为匈奴人所接受并视为至宝,逐鞮单于更是曾上书曰:“所赐呼韩单于的竽、瑟、箜篌皆败”要求再赐。

并且汉朝还对附汉的匈奴给予武力支持,以镇压扰边滋事的匈奴分支,达到以夷治夷的目的。

汉朝扶持呼韩邪单于对抗郅支单于,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被灭,帮助其重新统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来朝,表示“愿汉氏以自亲”,“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元帝在诏书中说:“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

“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这样每代单于朝正月并遣子入市,对匈奴形成了有效的统治权。此后直到东汉灭亡,呼韩邪单于及其后裔,一直作为汉政权北面屏障,有效的防范其他部落南侵,对汉朝政权的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