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九十二章 可悲可叹亦可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可悲可叹亦可怜(2 / 2)

这个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关键就在于老朱的国策,问题太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说一下明朝之前各国处理藩王的情况是怎样的吧。

就拿汉朝来做对比吧,汉朝最开始也是分封,不过英明神武的汉武帝考虑到这一政策漏洞太大,这些王爷们大多有尾大不掉之势,比如之前就有七国之乱。

于是果断采用推恩令和削藩,令刘姓王爷的职位和权利越来越小。

到了最后许多刘姓的直系血统都无法拿到国家的俸禄了,像刘备这种汉室宗亲也只能自己创业玩,开始买草鞋,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介平民,真的是惨的不要不要的,实在混不下去后,只能打着旗号造反了。

同样,老朱同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了保证子孙后代都能够安安分分的,别瞎想,便给他们都发了一个“铁饭碗”,那就是子子孙孙都能分封爵位。

并且,老朱同志出身寒苦,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也像汉室宗亲一样自己“创业”,特地的颁发了一条规则,便是:“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

说白了便是,你们好歹是我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你们可以有钱花,但是却不能有地方的管辖权。

正是这种所谓的“国家包养”制度的强制执行,让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彻底的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痛痛快快的吃喝玩乐,安安心心的当小猪仔,被美滋滋的养着。

也正是这种制度让得老朱同志的后代知道了一点“多生就能多拿钱”,这钱不但是国家出,更是有分封的土地,因为照规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正是这种国策的执行,到了明朝中期,各地的官员惊慌的发现,每年的税收居然还不能供养当地的皇族消费。

就如同一个地方一年税收大概在152万石,可光是当地的皇族消费便达到了312万石,是税收的两倍多,多出的一百多万自然是从国库里拿出来,这还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数据,要是全国,嘶,不可想象啊!

所以正是这一坑人国策的执行造成了“举国之力也无法养活一家一姓这一荒唐场景”

因为老朱同志的每个子孙都要封地,都要拿国家的俸禄,导致了一个城池的一半土地都归到了王府所有,而这群王爷在李自成,张献忠带兵打过来的时候要么等死,要么投降等死,反正可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真的是被当成大肥猪给宰了,比如说那位大名鼎鼎的福王殿下。

所以说正是老朱害苦了后世的明朝皇帝,白养着这么一群亲戚,让他们白吃白喝白拿钱不说,还得防着他们,直到拖垮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真的是宝宝心里苦啊。

作者菌估计后世的明朝皇帝,比如崇祯之流,很有可能极度怨念老朱留下这么一条坑人的国策,无数次深夜难眠辗转反侧间,也肯定想掐死这帮白吃白喝白拿钱的死猪头。

比如最先被坑的,就是建文帝,估计他是知道了这一政策的弊端,所以想抢先一步下手,先把藩王们给撸了,可惜没撸成,反倒把自己给撸下去了,搞的生死不明的。

之所以如此,便是老朱同志好死不死的,偏偏要在《皇明祖训》里留下这么一句:“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这就扯淡了,完全是纯天然的造反借口啊,毕竟我说你是奸臣,你就是奸臣,什么?不信,看看我手里的大刀再说话,毕竟我喜欢以理(物理)服人。

于是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初五,胸怀大志的燕王朱棣,便召集将土,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到最后造反成功,洗白了自己。

这就是老朱莫名其妙的地方,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个纯天然的造反借口呢?

当然,唯一亮眼的就是老朱同志的另一条国策了,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很提气,奠定了大明王朝不屈的脊骨,但还是很可惜,这也害了明朝。

因为崇祯同志就是因为这条祖训,跑也不是,议和也不是,只能傻呆呆的在那守国门,最后实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死社稷了,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可叹啊!

因此咱们才说整个大明王朝真的是成也老朱,败也老朱。

由此可见,要是老朱同志不制定那么多国策的话,说不定明朝也能活的长久一些,不过这是两说之事,也许能活的长久一些,但没那么硬气,也许也活不长,世事无常,谁知道呢。

只能说老朱同志制定的国策并不高明,问题多多,很坑就是了。

包括后来的清朝也一样,也制定了许多国策,比如闭关锁国,抑制汉人。

因为清朝统治者是少民出生,抑制汉人不必说,而且是打苦寒之地来的,眼界更低,比贫农出生的老朱同志还不如,占据中华神州后就以为到了天堂,简直美的的冒泡。

于是乎心态大变,立马觉得自己进化了,高人一等,你们外来的都是蛮夷,穷,落后,开始了长打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贻害无穷,还引发了文明的倒退。

毕竟明朝虽然也闭关锁国,但好歹后世还出了一个隆庆,有些眼力见儿,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力排众议,有了赫赫有名的隆庆开关。

这一决定,导致从隆庆元年开始,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一共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有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也有估计约为5亿两),帮助明朝极大的回了一口血,再次撑了下去,不然,明朝可能更早灭亡。

甚至因此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沿海地区的贸易极度发达。

可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依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也对,毕竟中华神州比他们的老家实在是富饶美好太多了,所以没有一个皇帝主动提出开关,解除海禁。

到最后,人家的坚船利炮都打到家门口来了,皇帝都吓得重新跑回老家再也不敢回来了,才被迫解除海禁,允许各国往来贸易。

可这时已经完全做不了主了,导致华夏神州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得不说,亦是可悲可叹。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