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数字王国> 525数字化生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5数字化生存(1 / 2)

“准备好了吗”,赵子明刚出门,碰上了前来迎接他的沈依依。

“好了”,沈依依点头,

“好,通知技术部门上线”,赵子明吩咐道,

与可穿戴医疗同时推出的,还有一个“数字生活”项目。

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工具,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帮助人们理解数字化生活带来的意义。

简单地说,就是尝试把自己的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允许数字集团收集所有项目参与人的资料,一切公开或半公开的数据。

第二阶段是主动提供数据,把出生以来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个人的纸质文件和证书,消费账单和电子数据都上传到云端。

第三阶段是彻底践行“无纸化主义”。纪录一切个人踪迹。

比如说,随身携带录音设备,把所有讲话都录下来,出门的时候,只要是去过的地方,都用GPS设备记录下来,通过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程序,每隔一段时间,就拍一张照片,收听的广播电视节目,收看的电视台节目,都被自动记录到电脑里。

当这一切都被完整地数字化以后,一个人对于所经历的一切,对于自己的了解,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查询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他说过的每句话,每一个词,乃至在某一天见过哪些人,和他们说过什么话,对方穿什么颜色款式的衣服。

一切的一切,都能完美呈现,非常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千百年来固有的记忆方式。

一旦到了那种程度,就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也就是说,通过把自己的生活数字化,即便哪天,人消失了,但发生在这世界上的一切都还在。

这不是开玩笑,相比记忆而言,计算机存储几乎能永久存在。

记忆不是很靠谱,会随着时间衰减,很多细节被遗忘,而且很多记忆还会被修饰,人类天然会为自己找理由。

所以才有文字记录一说。

比如。我们开会的时候,如果不做纪录,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得因为当时的细节而扯皮。

好脑子不如烂趣÷阁头,这话是有道理的。

但计算机存储设备就不同了,它记录的数据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以想象,只要存储空间足够大,存储设备不出故障,那么保留下来的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人生,也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数字永生”。

推动这个项目,并不是赵子明异想天开,或者说妄心发作,“量化自我”的行动,本来就在国外很流行。

其中最有名的推动者当属鼎鼎大名的中小型计算机之父,前D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副总裁,微软的旧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GordonBell,戈登·贝尔。

事实上,戈登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记录自己的一切了,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可以完美复制过去的一切。

对于他来说,“数字永生”近在眼前。

而对于数字集团来说,永生什么的,可能有点儿远。

赵子明也没准备为每个人的人生“备份”,现在不过是提出一个概念、制造噱头、吸引目光,为更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打下基础。

这只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罢了。

他自己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还没能下定决心,身边的隐私有点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