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大国之巨匠> 第三十七章 工艺副组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工艺副组长(2 / 2)

没想到自己就随便谈了一下工匠精神啊,还有回答了几个提问,就这样让领导给记住了,这等于是直接开绿灯了呀,沈欢也知道自己要是不好好的干,改变一下切割车间,甚至整个造船事业部也就是江南造船厂的面貌,那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一颗红心,对不起老天给自己重生的这次机会。

不过沈欢也知道,造船厂缺少大学生这是事实,尽管现在大学生已经不那么吃香了,但是愿意到造船厂来的大学生,还是不多的。

毕竟造船厂实在是太辛苦了,而且收入也不算高。所以造船厂的工人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的学徒,跟着师傅这样学出来的最多,然后就是从船厂技校毕业进来的,这已经算是高学历人才了。大学生确实是比较少,特别是在车间。

这人才流失严重,不仅是在江南常兴发生,在整个造船行业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这一点沈欢在前世就有切身的体会。

他还记得自己曾经担任过招聘官,跟随公司组织人事部的同事,到各个大学去招聘大学生。有一次在中海交通大学举行的“船舶专场”供需见面会上,来自中海、哲姜等省市近四十家船舶企业与大学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以江南常兴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一大批国内船舶企业,也仅仅是招到了六十多名船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平均每一家船舶企业不到两个人,而那一次江南常兴也仅仅招到五个大学毕业生。

那时候还是二零一零年,沈欢也不禁感叹,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算是给出四五千的初入职待遇,也难以招到足够的满意的造船专业人才。

毕竟到了二零一零年后,全国的船舶企业达到了两千多家,船舶研究所也将近千家,每年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上万,但是每年全国各高校船舶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才两三千。

这只是高端人才的方面,在普通的造船技术工人方面,就更是奇缺,流动性特别大。毕竟造船工人辛苦干一个月,才四五千的收入,而要是去工地上搬砖,也不止这个收入。工地上干得好的,有点技术的,都能拿到上万的工资,造船厂远远比不了。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也是深层次的,最主要的还是造船厂利润率不高,造成中国造船企业利润率低的原因,最主要的又是造船技术水平的欠缺,承接的订单多是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船型,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大船厂都抢订单,低价接单,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所以不要说那时候,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船舶企业比较抢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了江南常兴,受到良好的培训和工作安排,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像沈欢这样,直接就安排在副组长职务上的,还真是没有第二个!

就算是沈欢的室友,那三个来自于中海交通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没这待遇,为什么呢?其实就因为沈欢的表现太突出了,甚至连公司总经理都记住了他,还让组织人事部和企业文化部,把他所讲的工匠精神提炼推广。

在江南常兴,人才的选拔标准,也不是看谁的学历高,谁是名牌大学毕业,而是看新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都从沈欢的身上能够看到。

一般新进江南常兴的毕业生需要六个月才能转正,特别优秀的也要三个月,但沈欢却是直接跳过了实习期,尽管他的副组长职务试用期有三个月,但他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拿的副组长工资,而不是实习期工资。

当然,沈欢也知道,这肯定也不只是刘副经理的意思,因为他还没有这个权力,只有总经理冯海波才能拍这个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