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科技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钱?办公场地?还是黑科技?
都不是。
公司账户上安安稳稳的躺着一千万,生产基地和办公地点都很合适,有启源特饮在手,产品方面暂时不发愁。
公司真正的缺乏的,是科研人才。
此前说过,一家科技公司,必须要有自主研发能力,这是公司生命力的根基。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有了黑科技在手却还要自己搞研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并不是。
以5G技术为例吧,在不考虑运营商垄断等因素的前提下,成熟的5G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华夏币。
而5G科技的衍生市场,保守估计接近十万亿。
再举个接近生活的例子,手机。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是1973年4月由马丁·库帕发明的,他的灵感则是来源于无线通讯——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当时的无线通讯核心是传真机,手机只是一个用于证明无线通讯重要性的小小工具罢了。
结果呢?三十多年过去了,201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近11亿台,电池、屏幕、芯片等相关产业总产值十三万亿。
而真正意义上的无线通讯年产值才多少呢?——41.7亿。(不包含衍生领域,单纯无线通讯技术)
如果有一天,唐毅得到了成熟的5G技术,却没有对应的衍生科研能力,那不是白白丢了更大的市场吗?
诸如此类的精尖技术还有很多,它们的真正价值未必在于自身应用领域,而在于衍生层次。
更不要说科研中心对科技工厂的掩饰效果了。
现在启源科技的身板还小,暂时引起不了太多关注,但随着公司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黑科技的出现,进入官方视线是早晚的事。
唐毅不担心官方巧取豪夺,他自身的家庭背景和资金来源也非常干净,现在他唯一欠缺的,就是底蕴。
这个底蕴并非指背后的靠山,而是指科研技术。
如果有一天,卫龙辣条厂忽然推出了一款成熟的VR设备,有人会信吗?
这种违背常理的情况是经不起查的,是非常非常简单的逻辑判断题。
不过现在有了人才中心,一切都不一样了。
按照简介所说,人才中心出现的科研人员都是具有完整履历的自然人,身份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
省级研究院普通水准的科研人才,跑到一家私企也完全说得过去,这种水准的科研人员上限也就是211或者985大学博士毕业,不算太逆天。
刘远林那种变态学霸都还跑八一男篮了呢,这种事没人会去在意的。
总而言之,超级计算机和人才中心来的正是时候。
简单的规划了下一步的打算,唐毅回到了厂房中,毕竟是找借口出来的,不能离开太久。
进厂后,他走到郑向东身边:“老郑,生产线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