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内部风云涌动,汉魏大战一触即发。 寒冬虽然暂时隔绝了汉魏两方的争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春天到来,冰雪消融之时,便是大战爆发。 汉魏梁庭都在趁着冬季厉兵秣马,调动军卒,筹集军资,储备军粮。 中原动荡许久,从原来的群雄割据,逐渐演变成了汉魏两庭,南北两方的交锋。 初平三年,波及了数百万人的东郡之战爆发,大战旷日持久,连绵不绝,影响了数州千万之民。 兖州、青州、徐州、司隶、并州皆是成为了交战的战场。 战局连变,许安击破董卓,攻占了关中之地。 袁绍获取了洛阳地区,称帝建制。 汉庭暂且稳住了局面,平定了内部的叛乱。 自此,天下之势从群雄纷争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 初平四年,兖徐之役、旋门之战爆发,汉魏双方动用了超过二十万的大军进行交锋。 大战一直持续到了初平四年的年底才宣布结束,汉军占据上风,魏军进攻受挫,汉军趁胜追击欲要再度发起第二次北伐。 袁绍有着幽冀青三州豪强世家的支持,军力强盛,物资充足。 而汉庭虽然占据五州之地,但是徐州、兖州、豫州三州在当初四州黄巾复起之时遭受了大规模的动荡,损失惨重。 冀州虽然曾经是汉军和黄巾军交锋的主战场,也经历了多次的动荡,但是冀州的豪强世家势力并没有被削弱太多,他们在危险到来之前便已经远离了危险所在的地方。 冀州之地本就是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其后来在韩馥的施政之下很快便恢复了生机。 在财力之上,实际上魏庭还是要占据了上风。 汉庭军力之上要胜过魏军,汉军军中并不缺乏骁勇善战只讲,汉军军中也不缺乏冲锋陷阵之士。 双方厉兵秣马,初平五年的春天很快便将到来,汉魏两庭皆是竭尽全力,以筹备战争,这一战,无论是汉庭还是魏庭都无法承担失败。 袁绍甚至将原本关押在狱中的田丰提出了监狱,命令其前往青州,主持青州兵事,编连青州兵,想要增强青州兵的战力,同时命令鞠义领幽州骑万骑渡过黄河,进驻青州乐安国。 又命高览领步卒万人,乌桓骑万骑,进驻洛阳,戒备旋门关。 …… 就在汉魏两庭在中原地区争斗之时,太平道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如今已经彻底占据了益州之地。 益州十二郡一百一十八城邑尽归太平道之中,各地改旗易帜,除汉中郡外,皆是遵奉太平道,并在城外修建太平道道观。 虽然现在控制了整个益州,但是许安也没有毁诺,强行让汉中郡天师道的信徒改信太平道,甚至还允许天师道的道士前去太平道控制的其他州郡传道,不过要想传道,必须要通过太平道的考核。 如今太平道道内的规章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传道的符祝需要熟读经义,信念坚定,通过了考核,才会允许被派到地方传道。 原来太平道中,只要修习到了一定的时间,便可以成为符祝,去各地布施。 但是那已经是当初张角时期太平道的事情了,明显是不符合现在太平道的发展要求,因此许安在道内也设定了考试的机制。 天师道的道徒考试,被许安交给了张鲁,让张鲁自行在汉中郡举办。 不过虽然许安履行了诺言,确实没有干涉张鲁在汉中传道,甚至还允许天师道在其他的地方传道。 但是张鲁看到黄巾军在数月之间击破了益州的汉军,南中五郡的豪强世家只差匍匐觐见,心中便再无半分不满,本来提上了日程的传道计划也被张鲁压了下来。 太平道如此鼎盛,已经远胜天师道多矣。 现在张鲁才明白了,为什么当初田仲敢提出那么大方的条件,允许他们在太平道的辖内传道。 他麾下的这些道众怎么可能比得过现在那些太平道中的符祝,两者之间已有天壤之别。 张鲁心中最后的一点想法也就此磨灭,安心做着自己的汉中太守。 如今他这个汉中太守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了闲职,许安派遣的官吏掌控着汉中郡的民政和军事。 张鲁麾下的军将也大多都被替换,被安排进入了军屯担任典农官,许安以兴义将军张扬暂时主管汉中兵事,替换了张鲁的弟弟张卫。 益州十二郡,除去汉中郡外,其余的郡国都已经换上了太平道出身的官吏作为郡守,一百多县中除去了益州南部的少数几个县城以外,其余的县城县令都已经更换。 益州黄巾军越有十数万人,这其中大部分的益州黄巾军都被迁到了益州的永昌郡、益州郡、犍为蜀国、越巂郡、牂柯郡南部五郡之中。 南中五郡的世家豪强虽然迫于黄巾军强盛的军力而屈服,但是因为南疆还有不少的蛮族部落存在,南疆郡国的世家豪强和这些蛮族部落其实相互之间交通来往已有多年。 南疆的豪强世家和那些蛮族的部落有些甚至都是主从关系。 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了南中之乱。 但是实际上,真正引起叛乱的还是却是南中的豪强世家。 南疆的部落多集中于永昌郡,雍氏为益州大姓,乃是汉什方侯雍齿之后,多年以来经营南疆,恩信著于南土,南土各部蛮族皆愿听其调遣。、 雍闿为雍氏族人,暗中鼓动益州郡民,击杀了益州郡郡守正昂,为了得到益州郡郡守的职位,派遣使者于各地周旋,还在暗中勾结孙权。 雍闿跋扈于建宁,肆意妄为,都护李严向雍闿写了六封书信,解喻利害,劝告雍闿。 雍闿收到李严劝告他的六封书信,却只是回了一封,态度可以说是简直恣意妄为。 曰:“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 有载,刘备兵败夷陵,雍闿在这个时间段看准了蜀汉内部空虚,于是起兵反汉,孟获等一众南疆部落云集而景从。 雍闿暗中降吴,吴遥署雍闿为永昌太守。 永昌郡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益州腹地隔绝,易守难攻。 雍闿自以为蜀汉夷陵新败,自己兵强马壮,无人可以奈何。 但是不想诸葛亮挥师南下,三路共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南中的叛乱。 南土各部也因为此战,将诸葛亮几乎奉若天神,便是到了后世,南疆各地都还有诸葛武侯的故事流传。 益州南中曾经爆发的这一次叛乱,许安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历史上的南中叛乱,主要是以永昌郡、越巂郡、牂牁郡南疆三郡,所以许安迁移益州黄巾军也多是迁往这三郡之中。 这些黄巾军大多都是背井离乡,他们虽是益州北部的郡民,但是他们却是失去了所有的田产、祖产,所以许安想要将他们迁往益州南部,并说开展军屯,发放农田之时,他们并没有什么抗拒的心情。 虽说故土难离,但是他们早已经离开了故土不知道多久了,如今想要的其实只是活下去。 他们很多人其实真的不愿意参军作战,只是这个世道不愿意让他们平凡的活下去,逼着他们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许安为了鼓励移民,还开出了大量优惠的政策,甚于为了让这十数万益州黄巾军愿意迁到南疆三郡,明令表示,三年之内可以不收取任何的税赋。 政令一出,一众益州黄巾军内心的抵触情绪再次减弱,于是听从许安的安排,跟随着三郡太平道安排的郡守一起进入了南疆三郡。 黄巾军现在军队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指直属于许安领导的部队,诸如武卒、锐士一类,因为受许安直领,所以又称为“道军” 第二级则是指军区之中的军卒,称为“正军”。 第三级则是各地留守的守备部队。称为“守备军” 第四级则是各处军屯的军卒。称为“屯兵” 此次黄巾军进攻益州,除去许安所带领的道军之外,还有不少的正军,以及守备军。 许安抽调了三支两千人的守备军跟随着三郡的太守进入南疆三郡以稳定局势,防备南疆各郡可能到来的叛乱。 除去迁移益州黄巾军到南疆三郡之外,许安还在益州各地发布了招募文书,在益州各地征召民众前往南疆三郡,实行军屯。 南疆三郡因为其有大量的南蛮部落存在,所以比较特殊,不适合实行民屯。 黄巾军的军屯,也是要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并且能够配备长枪等武器,只是没有甲胄。 实际上黄巾军军屯中的屯兵,就相当于黄巾军中的预备役一般,他们需要定期接受训练,还可以参加考核,考核优秀者便可以升级,加入守备军的序列。 黄巾军中每三月便有一期考核,优者升,劣者降,考核优秀者,可以选择升级。 屯兵-守备军-正军-道军,一名军屯兵,最好的情况,可以通过四次考核便能够称为道军中的一员,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 而守备军、正军、道军序列之中的军卒,若是不想被淘汰,只有刻苦训练,不要落于人后,只要两期考核被评为最下等,便将会被降级。 黄巾军中如今的这一升降级制度虽然还有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这一简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黄巾军军队的战斗力,也为下级的军卒提供一个上升的通道。 在南疆三郡并不缺乏土地,在其地实行广泛军屯,可以让太平道更快的掌握三郡,稳定三郡的局面。 最主要的,一旦南疆三郡的世家豪强心有不满,或者是被汉庭或是其余各方的使者游说,想要发起叛乱,太平道安排的三郡郡守便可以依靠麾下的军兵还有三郡的屯兵据城而守,以为防御,不至于面对叛乱却毫无反抗之力。 太平道目前的实力并不害怕南疆发生叛乱,就算是真的如同历史上那般,南中的豪强世家联合南疆各部发起叛乱,黄巾军也能够很快的将其扑灭。 如今黄巾军的兵锋正盛,山地作战也广有经验,南疆各部的夷人虽然悍勇,但是他们的武备并不精良,甚至于差了一个时代。 而南疆三郡的豪强世家实力也没有强到胜过黄巾军。 南中的叛乱,只要黄巾军稳扎稳打,打赢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有叛乱自然就会有十五遭到破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兵平定叛乱必然需要大量的钱财,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就算是打赢,也耗费颇大。 所以许安填充屯兵进入南疆,就是为了稳定南疆三郡。 南疆三郡,太平道拥有足够的力量,让南疆三郡的豪强世家看不到可趁之机,便能断绝其心中的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除去加强太平道的力量之外,另一条政令,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釜底抽薪了。 南疆三郡叛乱,虽说豪强世家乃是主导,但是实际上兵力众多的其实还是南疆夷人各部, 若是将南疆的夷人各部分化,那么只剩下豪强世家自然是孤掌难鸣。 而那个时候,便是对南疆三郡的一众豪强世家动手的最好时机。 益州之地要想长治久安,那么就不能留下这些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的豪强世家。 如今这些豪强世家手中的矿场,林场大多上交,但是实际上必定还有很多没有上交,这一切将来都需要鹰狼卫去统计。 以军屯维持稳定,以警察维稳治安,以狼卫巡视审查,以法司推行法令,以传道收聚人心。 布政使施政,按察使监督,都护司安民。 这些政策在内地的郡国推行,可使得一个地方长治久安,很快归拢到太平道的治下。 但是在南疆却是还不够,永昌郡大量的夷人部落,要想治理南疆,必须要解决夷人部落的问题。 釜底抽薪,便是要将这些夷人部落收归己用,从根本上断绝叛乱的可能,将益州南疆的那些豪强世家孤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