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什么时候接受思想最合适呢?这个事儿洪涛比较有发言权,七八岁时最好。先不要干巴巴的讲道理,要用事例去引诱他们关注,再稍加解释。不能完全理解没事儿,不断的用事例去让他们思考,用不了几年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十多岁之后就是孩子建立世界观、人身观、道德观的关键期,之前的引导能使孩子的三观建立更顺利,更坚固。
比如说到了王大的年纪,就算让她离开自己身边去陌生地方生活几十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思维方式依旧不会完全泯灭,说不定还能深化,没有特别激烈的影响很难改变。
洪涛表面上说不会去强行引导三位皇子的思维模式,那只是为了让裴英和皇帝放心。事实上他也不用强行灌输,那样做的效果没有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慢慢引导好。
其实自己的引导还只是个引子,最可怕的就是同龄人的带领作用。三位皇子和儿童团待的时间肯定更长,朝夕相处的孩子之间最容易产生信任和盲从。
大家的偶像是谁,三位皇子的偶像也会是谁。等发现明显变化之后想制止就已经来不及了,总会有一些东西深深种在孩子脑袋里,保不齐哪天就发芽了。
转完了肃州附近的景点,洪涛又带着大家向东跑了三天,来到了位于甘州和肃州之间的一片特殊地区。后世人管它叫丹霞地漠,洪涛觉得叫外星地貌更合适。那是一种渗人的美,每次去看都感觉到了火星表面。
裴英和孩子们也是看得目瞪口呆,然后就做了一件让洪涛目瞪口呆的事儿。裴英居然拿出了纸趣÷阁,就用孩子们画画用的油彩现场挥毫,挑了五处最有特色的地貌画了五张。
看完这五张画,洪涛才知道原本的驸马王诜在绘画造诣上有多高。按照裴英的说法,他的画技顶多算驸马的徒孙,但在洪涛眼中简直美的都没治了。
怪不得王诜能和苏轼、章惇、李公麟等等一大堆名声显赫的文化人成为朋友,人家真不是凭吃吃喝喝蹭文艺热度,是真有才。
洪涛不甘人后也做了一幅画,同样让裴英和孩子们目瞪口呆,然后除了儿童团的孩子就再也没人提画画的事儿了。因为他画的是等高线地图,既没有美感也谈不上意境,太煞风景。
归来的途中正好遇到青塘骑兵找到了一个部落聚居点,百十人都被绳子拴住脖子拉在马后,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不管男女老幼一路上每天只给一顿饭和少量水,看起来很是悲惨。
然后赵倜就又受罚了,他偷偷从车上把自己的水壶递给了一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回鹘小女孩。那个小女孩正在发烧,嘴唇干裂的全是口子,得到水壶之后并没自己喝,而是先给了一位年长的老太太。
这一幕人间悲剧感动得三位皇子哗啦哗啦的掉眼泪,死死盯着他们的姑丈,意思很明确,希望姑丈能说句话,让这一家四口人免去苦难。
结果这一家四口非但没得救,还被儿童团的孩子们一人一刀直接刺死了。那个小女孩真是死不瞑目,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手里还死死抱着水壶。她想不明白,为啥喝口水就得死呢。如果早知道这样,打死也不接这个水壶。
“她们都是你害死的,不遵守规矩的结果就是死,不是自己死就是别人死。本来应该处罚你,但本官无法下手,那就只能由她们顶罪。本官不是带你们来发善心的,以你们将来的成就这种善心还是少发为妙,多想想如何造福千百万人,不要因为一念之差让百姓和他们一般才是本份。”
命令是洪涛下的,解释当然也得他来讲。理由很简单,不听命令就该罚。可是皇子无法当众打骂,那就精神折磨,看你们以后还敢任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