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11月初,国王军出现在距离距伦敦只有7英里的布伦特福,在此危急时刻,议会组织了5000多名由手工业者、学徒和城市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与埃塞克斯统率的议会军会合。
5000多名伦敦城民兵加入了议会军,议会军的人数恢复到了20000人,而国王军只有不到10000人!人数大增的议会因此士气大振,形势再度逆转!
伦敦城位于不列颠的东南部,这里是议会控制的核心地盘!
可能孙传庭和阿斯特利也没有想到伦敦城竟然会如此坚定地站在议会那一边,仅仅是伦敦城一座城池在国王军迫近的几日时间内就能够号召5000名民兵来到前线。
这样的进展和孙传庭的估计再次产生了偏差。国王军攻占了牛津之后将该城变成了自己的大本营,之后的行军变得缓慢,迟迟没有在议会军反应过来前进攻伦敦城。
“虽然进度比想象中的慢,但是我们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将战线推到了议会控制区域的腹地,会让他们十分难受。同时我们的战略纵深变得更加广阔,可以从南部、西部、北部、威尔士、爱尔兰等地保王派那里获得支援,比起退守威尔士要好上许多。双方力量均衡的情况下,哪一方退缩到自己的地盘,胜利的天平就不会倾斜到他的那一方。”
“现在议会军得到伦敦城民兵的补充,人数超过20000人,我们兵力有限,没法一边攻城一边对付埃塞克斯伯爵带领的议会军。再加上冬天到来,天寒地冻,不适合进行攻城战和野外会战。所以我建议我们撤往牛津,在牛津过冬、积蓄力量。国王陛下您可以在这段时间号召更多的骑士和子民加入我们国王军,我们在这一段时间训练士兵,来年再战。”
孙传庭向查理一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王军迫近伦敦城,让议会军和伦敦城的平民士气都降低到了冰点,但是伦敦城的平民迅速组建民兵参加议会军的行为让议会军重振士气。
孙传庭他不得不承认平民的力量,在双方的核心兵力为民兵时,人数带来的士气加成可是很有优势的。
“不打伦敦城也好,我们以牛津为据点,伺机袭击伦敦城。”查理一世对于打下伦敦城也没有信心,轻易便同意了孙传庭退兵的提议。
国王军的身影仅仅是在伦敦城外出现了一会儿,国王便被迫放弃了进攻伦敦的计划。
然而获得了更多兵力的埃塞克斯伯爵却下令不准追击撤退的国王,只打算被动地防守伦敦城,等待国王回心转意。
对于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的命令,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群贵族军官大为不满。这回不只是克伦威尔一个人,更多反对国王的贵族军官与克伦威尔一同来抨击埃塞克斯伯爵。
“根据我们的人收集到的情报,国王军在埃奇山会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部队数量不足10000人,支持国王的人还没有来得及为国王军补充损失。现在他们在向牛津撤退,只要我们进行追击,不但可以沿途收复许多被占领的城镇,而且还可以彻底打败国王!”
这次不是克伦威尔,而是一个议会军的骑兵军官,他戴着红色的高筒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