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逆流伐清> 第三十一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2 / 2)

如果没有叛徒告密,这很可能是南明军队大翻盘的转折点。朱永兴深自慨叹,名将啊,有没有运气也非常关键哪!

郑砚北一边讲述,一边暗中观察朱永兴的神色。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是万分不利,云南三江以内的大城要地基本上被清军占领,残余明军虽然为数尚多,但都退到边境荒凉地区,各自失去联系。而面对危局,朱永兴的神情相当平静,好象早已预知一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非常人所能也,郑砚北心中对朱永兴的评价又提高不少。

事实上,朱永兴当然知道将要面临的恶劣形势,所以也没有大惊小怪、变颜变色。只是,他心中起了疑惑。按照目前的信息传播途径,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这郑砚北如何能得知这许多情况,而且较为准确可靠。

“不知郑老先生作何职业?”既想依靠他们,朱永兴自然要打听清楚底细,待郑砚北一讲完,他便开口询问。

“可不敢当先生之称,草民不过是个小商人。”郑砚北恭敬地欠身回答道:“先祖不怕险阻,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雨冰霜,才挣下了现在的小小家业。”

朱永兴眨着眼睛,琢磨着郑砚北所用的这几个形容词,蓦然,几个字跃入了他的脑海,他试探着说道:“茶马古道,马帮……”

郑砚北愣了一下,神情更加恭谨,“殿下聪慧,一猜便着。”

原来如此,朱永兴轻轻吐出了一口长气,身体放松,向后靠去。

茶马古道起源于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却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且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而“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

在当驴客的时候曾游览过茶马古道,听过导游了讲解,朱永兴心中也大概猜到了郑砚北消息灵通的原因,他笑着赞道:“秘境云南茶马道,普洱遗风茶马香!你的先祖能无惧盗匪、不畏艰辛,以勇往直前的气魄开拓家业,吾甚是羡慕,甚是景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