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935章:君上懦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5章:君上懦弱(2 / 2)

“若乐某只有这点想法,那也太鼠目寸光了!”乐天笑道,与众人细细说道:“金人灭辽不过两年,却觊觎我大实繁华撕毁盟约分兵两路寇我大宋,但金人却忘了,金人虽占据辽境,但自身却不过只有十余万人而己。

若我大宋在汴都城下破敌之后,进而一路北上,解太原之围灭或是重创金人余下六万人马,金人主力尽失,此事若传于原辽境,那些辽人必将复而反叛,到时金人自顾不暇,我大宋则挟胜之威收复河北、燕山、云中,将金人驱逐出我华夏故土绝亦非难事!”

以手抚须半响,李纲点头言道:“乐公爷所言甚是有理,只要将汴都城下六万金人灭去,再重创太原之敌,金人精锐尽失,我大宋胜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在李纲话音落下时,乐天长叹了一声,却说出了后世一句带着几分文艺范,而又戏谑十足的句子。

“乐公爷所言何意?”李纲一众人不解。

乐天反问:“当今朝局,诸位大人未曾看的清么?”

宇文虚中、李纲、吴敏等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只好问道:“乐公爷有语不妨直说,莫要这般的打哑谜。”

看着众人,乐天无奈道:“遍观朝中诸位执宰,其间以主和者甚多,便是乐某有心灭敌于汴都城下,怕到时也会有人在天子面前处处掣肘阻拦,何况天子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事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乐某所议者,终有胎死腹中之嫌。”

众人闻言,不由再次面面相觑。乐天这么评价当今皇上,显然是大不敬的,但知天子性情之人,都不会说乐天对天子赵桓的论断有。因为昨日至今日,天子赵桓的一番做为,己将自己的懦弱在满朝文武面前展露无疑。

事情是这样的,昨日天子赵桓听闻金人距离汴都越来越近,只有两日百余里的路程,更见太上皇赵佶己经南逃,惧怕之余心中也有了西逃洛阳的打算,日间与臣子们讨论了一番,经官居尚书右丞的李纲一番苦谏,才没有成行。

就在这时,随赵桓移居大内的原东宫旧邸内侍王孝杰从旁插言道:“中宫,国公己行,陛下岂可留此?”,又吓破了天子赵桓的胆子。

天子赵桓听后脸色大变,走下御榻哭泣道:“卿等无留,朕将亲往陕西起兵,以得都城,决不可留此。”随后又经李纲又一番苦劝,天子赵桓才表态死守,但晚上又变了卦。今日早间李纲进见天子,发现宫中禁卫,内侍们皆己备好了行装准备出行。

李纲遑遽无策,只得厉声向禁卫们问道:“汝等愿死守宗社,还愿意与天子巡幸?”宫中禁卫皆回道:“愿以死守,不居此,将安之。”

于是李纲入见天子赵桓,拜道:“陛下昨夕己许臣留,今日又为何要再次决定西幸?且六军之情己变,这些士卒有父母妻子皆在都城,又怎么肯离去,万一这些士卒中途散归,又有谁来护卫陛下?而且金人骑兵将至,若金人知天子乘舆出之未远,以健马疾追,又有谁来何卫陛下?”这样赵桓才有所感悟,才终于下定了死守汴都的决心。

议此事时,李纲、吴敏、宇文虚中等人皆在后殿看在眼中。

只是令三人想不到的是,赵桓一边谋划着逃跑,一边又听信李邦彦与耿南仲的谋划,禁西洋学说书藉,并将罪责引到乐天的身上。经过一系列的事情,赵桓早被朝臣们打上:耳根软、遇事糊涂的标签。而乐天对其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事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评价,也是中肯的很。

自觉有天子恩宠,李纲拱手道:“公爷请放心,李某官居执宰,定会在陛下面前进言,请陛下全力支持公爷北伐……”

不待李纲将话说完,乐天摇头轻笑:“李大人与吴大人于当今天子有拥立之功,但莫要忘了,二位大人并非天子东宫旧属,特别是李大人一向主战,而东宫旧邸李邦彦、耿南仲等皆是主和之臣,而朝中主和之臣占据多数,李大人仕途前景怕是堪忧。

而吴敏吴大人是蔡京长子蔡攸门生,而当今天子在为太子时便与宰相蔡京多有不睦,更是素不喜太上旧属宠信;而当今太上正值春秋鼎盛,逼于金人入寇无奈才内禅与太子。日后太上难免恋于权势,与陛下父子之间怕是将会多有不睦发生,以二位大人非东宫旧臣的身份,而此时与东宫旧臣又泾渭分明,若有朝争日后难免不被牵连……”

话语出口,一众人不禁再次面面相觑起来。细加斟酌乐天之言,众人面色皆越发的凝重了起来,金人入寇前的大宋一直是处于新党与旧党的党争之中,而金人入寇后,大宋的党争怕是要变为太上与陛下之间父子相争的乱局。似李纲、吴敏这样的人最容易招祸。

而且万一太上皇不归,大宋怕是又陷于另一种局面。

此前太上皇巡幸淮浙,朝中官员十去三四追随,诸多老臣宠信皆随其左右,以这套班底在江南组建一个朝廷也并非不可能之事,最令人忌惮的是,太上皇赵佶巡幸时将郓王赵楷一并带上,太上皇若是复辟于东南,连皇储都有了。

李纲越想,眉头争的越紧,最后只得摇头道:“且先不要多想其它,如何守住汴都才是当前紧要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