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929章:太上皇南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9章:太上皇南逃(2 / 2)

知太上皇南幸,一向主和的执宰张邦昌奏道:“陛下,现下汴都危急,且汴都位于中原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而金人锋芒正胜,陛下应迁者南渡长江或西奔关中,以长江之险或是潼关之险来保存实力,同时与金人议和,蓄精养锐静待时机,以谋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闻言,哲宗赵桓眼中立时现出几分意动之色,目光扫向左右,意在征询意见。

张邦昌话说的突然,一众官员彼此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没有人适应过来。

此议与逃走不同,事干迁都,不同儿戏,当年大宋立国之初太祖皇帝也有迁都之议,却被还是晋王的太宗皇帝否决了,毕竟太宗皇帝代表的是汴都本地人的利益,太祖皇帝只好做罢。

“臣对张相所言不敢苟同!”见赵桓有意动之色,李纲上前一步奏道:“天下城池,岂有如都城者,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舍此欲何之?”

听闻李纲之言,张邦昌无言以对。毕竟迁都是大事,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之前,是不能仓促决定的,特别是大战之前,连天子都狼狈逃走,上效下尤军民又如何抵挡金人。

这个道理,哲宗赵桓心里也是清楚的。

李纲又奏道:“陛下,如今之计,当整饬军马,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好,朕这便似诏下令亲征!”被李纲灌输了一通道理,赵桓不得己应道,随即将目光投向童贯,言道:“童贯,朕任你为东京留守。”

“臣领旨!”童贯忙道。

就在此时,有小宦官匆忙来报:“陛下,太上皇带人出了通津门……”

闻言,赵桓心中大惊,太上皇赵佶原本计划正月初四南幸的,没想到自己刚刚颁出诏书,今日晚间自己的这个太上皇父亲便急不奈的逃走。

听到太上皇赵佶仓惶出逃,童贯转了转眼珠,奏道:“陛下,胜捷军是老奴的亲军,太上皇他老人家出宫出的匆忙,老奴快些将亲军派去护卫太上皇,显得有意外发生!”

听童贯上奏,哲宗赵桓忙道:“朕准了,快些派人去护卫太上皇的周全!”

说完,童贯出了大殿。

这时,有小宦官一路跑进殿中,气喘吁吁的禀道:“陛下,汴都西北城外起了大火!”

听是城外起火,赵桓不以为意,只是问道:“可看清了是何处起火?”

小宦官禀道:“陛下,据城中防火铺兵断定,是天驷监所在的牟驼岗!”

得了禀报,赵桓言道:“罢了,烧便烧罢,京师都处于危急之中,一个位于郊远的驷马监实是顾及不得了!”

待赵桓话音落下,李纲向乐天拜了拜,说道:“乐公爷是打过恶仗的人,如今金人渡过黄河,我军当如何与之应战?”

听李纲发问,赵桓与一众朝臣也将目光投向了乐天。

“金人分兵东、西两路,每路不过六万人,西路军被纠缠在太原城下,以金人东路军六万人实不足为惧也!”乐天言道。

“辽人尝言,‘金兵不满万,满万不能敌。’怎到了乐公爷的口中,怎似不堪一击!”听乐天这般说,执宰张邦昌说道。

听张邦昌这般说,乐天笑道:“乐某与张相公打个赌如何?”

“打什么赌?”张邦昌问道。

乐天笑道:“若我大宋输了头阵,乐某将项上的这颗头颅送与张相公;若是我大宋羸了头阵,张相公将项上的这颗头颅送与乐某如何?”

闻言,张邦昌先是一怔,随即勃然变色拂袖道:“简直是荒唐!”

听乐天所说,心中犹豫不止的赵桓不禁喜道:“乐卿对胜算这般有把握?”

乐天回道:“启禀陛下,虽我朝军卒久疏于操演不熟阵列,但只需加强城防守备,完善城防设施,并将防御阵线向城外扩展,增强都城防御能力,以城池之固固守,六万金人实不为惧,要不了一月就会铩羽而还!”

这时一直未发一言的徐处仁也奏道:“陛下,乐公爷擅于征战,有乐公爷于城中坐镇,我朝定可以逸待劳,击退金人!”

……

金兵兵临城下在即,官员们的元旦假期自然而然的取消,百官们从早到晚忙着商议退敌之计。

就在赵桓与百官商议朝政时,只听得有登登登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有小宦官进殿,禀道:“陛下,自太上皇于前日晚间带着几个内侍出宫南幸,今日太上皇后与宫中的一众皇子、帝姬,还有居于城中的诸王也陆续以随太上皇的名义向南方出行……”

听得奏报,赵桓面色变的难看起来,尚未说话,却见又有小宦官过殿,上气不接下气的禀道:“启禀殿下,童贯从汴都调走三千胜捷军,高俅带着三千禁军,向东南而去……”

闻言,赵桓大怒:“没有朕的御批,他们何敢调动兵卒?”

殿中一众大臣面色也是不由一变,汴都现下止有十万人马,守方圆近七十里的城墙,尚有些捉襟见肘,眼下被童贯、高俅不告而调带去六千,令人惊怒非。

那小宦官看着赵桓的脸工,小声的说道:“广阳郡王与高太尉在临行之前,曾留言说太上皇身边无人护卫周全……”

“莫要再说了!”赵桓愤然。

殿中百官心中清楚的很,童贯二人再次扯起孝道做幌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