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554章:三万斤百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4章:三万斤百银(2 / 2)

说话间,三人进了正堂,只见得一个个两尺见方的小箱子齐齐的码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的一堆。

指着这些码放整齐的箱子,童揽与乐天言道:“中书大人,这里每一只箱子里装有一百根银条,每要银条整好重一斤,这里一共三百只箱子,共计三万斤,还请大人清点!”

说话的同时,童揽打开箱子,拿出几根明晃晃的银锭,说道:“大人,为了方便计算数量,属下特命工匠们将每根银条的重量铸成一斤!”

接过银条,乐天掂了掂感觉很是压手,细打量银条表面,只见银条上被打着一个个如编号般的数字印迹,点头赞道:“看这成色与官银相差无二,纯度也在九九之上罢?”

“大人所言不错,东瀛银矿的银质很好、纯度也很高,这些银条的纯度着实达到了官银的纯度,无需别的什么工序,稍做提炼便是九九成的!”童揽言道,随即又说道:“为了防止银块被人偷盗与外流,每根银条之上都铭上了中华的字样,更被打上了编号。”

宋代一斤为十六两,折成现在的重量刻度为六百克多些,三万斤白银按现在的计算为十八吨。字面上的看起来十八吨不是个小数次,但银的比重是水的十点五倍,也就是说一立方的银为两万零五百公斤,东瀛岛根银矿半年的产银量若是不用箱子存放,而是齐整堆在一起,还不到两立方的体积。

银钱这东西只要多了,在眼中就是一堆数字而己,使的乐天也不甚在意。眼下的乐天眼界开阔,早己不是两年前在平舆县当小吏的乐天了。

思量了片刻后,乐天吩咐道:“这边合股银矿的产量便限制在一年三万斤罢,咱位私产的那些银矿一定要加工加点全力开采,便是再招集到了银匠也优先送到咱们办的银矿那里!”

张彪言道:“官人,当初老爷说东瀛有银矿的时候,那些人都还不大相信,自小人今年冬天回到杭州,那几家员外老爷与营中统制看到样银时,皆如笑开了花一般。”

童揽不屑道:“他们能跟着中书大人发财,不代表他们有什么眼光,只是是他们走运罢了!”

提到东瀛,乐天不得不多操些心:“岛根那边的东瀛人没对咱们采银的事有所警觉罢?”

童揽回道:“岛根那些家伙,觉的能跟我们做生意就很高兴了,咱们过去带去了大量的货物,使岛根成为贸易中转地,将东瀛与高丽的商人也吸引了过来,使岛根比原来富裕了许多,更有不少其他地方的东瀛人迁到岛根居住,岛根的东瀛常驻人口比原来多了许多。”

乐天想了想说道:“此次回到杭州,与王员外等人说,运往岛根的货物减倍,将东瀛其他的地方当做周转地!”

张彪不解道:“大人,我等将岛根当做货物中转地,好不容易将东瀛与高丽的商人引到那里,大人怎又改变了主意?”

童揽自是知晓乐天的用意,与张彪解释道:“当初中书大人以做贸易为诱饵,让那老木都将我等请到岛根,并且安营扎寨,更是以做贸易为幌子开采银矿的,若那些东瀛人越聚越多,发现了我等开采银矿秘密,又岂容的了我等,怕是会立即撕破了面皮。”

乐天又问道:“回来的路上,可否遇到了海匪之类的人物?”

童揽回道:“海上的海匪不在少数,只是没形成什么规模,有些不长眼的想要将主意打到咱们的身上,很快便被咱们的护卫船队击退了!”

“咱们赚了银子,自然也要在那边多养些水军与能上岸打仗的士卒,免的到时有什么变数。”有惊无险,不意味着一直都是这样,乐天心中立时大为警惕,想了想说道:“六月产银量怕是有一万斤罢,将这一万斤银子拿去打造外包铁甲的快速护航船只!”

按后世海军的理念,海军不止保护本国海疆不被侵犯,还要保护本国在海上经商交通线有安全,莫说是宋人在那晨没有这个理念,便是后世华夏在近代时也没这个理念,根本没有海上国土与领海线的概念,只是以为对方不上岸便不是侵略,便是万事大吉。

……

经营东瀛的事情被乐天安排的差不多了,乐天着童揽二人带自去前去与那些护卫们见面,随即就近寻了一处在汴都有名的酒家,为一众人接风。

席间自是乐天、武松、童揽几人一桌。

酒过三巡后,童揽开口说道:“下官在被禁军羁押时,曾听说中书大人在西北建功立业,使得夏人遣使求和,大人更得了陛下赐婚,不日要远赴夏国迎娶夏人公主,属下在这里向大人贺喜了!”

童揽回到汴都时听闻乐天的消息也是吃了一惊,童揽赴东瀛岛根时,乐天还在钱塘任上,前后不过九个多月的时间,乐天己经官居四品了,而且其间立下的桩桩功绩令人听了着实咂舌。

在钱塘时,童揽就觉的乐天不可限量,没想到看乐天比自己预计的前程还要远大。

听闻童揽之言,乐天手中酒杯放了下来,叹道:“喜事是喜事,不过倒未必值的庆贺!”

“中书大人是怕那夏人出尔反尔?”童揽可是皇城司中的人物,自然知晓乐天话音里的意思,忙又说道:“属下愿随中书大人远去西北,护卫大人周全。”

乐天摇了摇头:“夏人若是有那个心,便是当今天子也护不得我,何况你熟悉东瀛那边的事务,那边也离不开你!”

其实乐天自己也知道,自己此行西夏能否安然回来,其实就是在赌,一是在赌自己的运气,二来在赌西夏皇帝李乾顺的人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