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324章:被弹劾并不是一件坏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被弹劾并不是一件坏事(2 / 2)

最后所有议论的矛头都指向了百官之首的蔡京,私下里议论蔡相公私心过重,谁不知道王汉之是蔡京一手提拨的,崇宁年间任礼部侍郎再到外放地方,甚至近来有谋求两浙路封疆大吏之意,哪个不是经蔡京的授意;那中奉大夫胡师文更是蔡京的党羽,那两封奏疏就是他抛出来的。便是蔡京辩解这奏疏不是自己指使写的,又会有谁相信呢。

不少人暗中开始议论蔡京了,若不是年老昏聩怎么能弄出这么几封奏章欺辱功臣。蔡相公三次为相欺负了不少人,连张商英那样的宰辅也不是被其扳了下来,还有那陈瓘现在还被流放在鸟不拉屎的地方,但这一次的举措明显过于难看愚蠢了,这点除了让人觉得嘲笑与鄙视外,更让人确定蔡相公真的老了。

郑居中与王黼二人暗中更是加紧了串连,千方百计要将蔡京从相位上拉下来,最大的理由就是蔡京老了。但又知道现下蔡京虽然出了些错误,但圣眷正隆,而且十一月十八日就是茂德帝姬下嫁蔡京五子蔡鞗的日子,在这之前官家绝对要给蔡京些面子的,若不然仅王寀一案,就足以让蔡京从相公位上跌下来。

西军年年与西夏打仗;北边辽国进有军士越界抢掠,美名其曰打草谷;南边诸多少数

民族部落时常闹闹哗变什么的,总是消停不了,朝廷每天都有军国大事要处置,说实话几个地方上的官员相互攻讦指责弹劾还真不算什么事。

但乐天可以说是年少幸进,现下更是年少得志,而且还是大宋词坛领军人物,当初得了圣眷被赐为特奏名进士,又与蔡鋆起了冲突被下了大理寺诏狱,又是蔡京使了手段将乐天贬到钱塘放在自己儿子手下受气,因为蔡鋆之死,乐天又蹲了冤狱,可是说乐大人现在身上充斥着各种光环与明显效应,不得备受朝廷衮衮诸公注目。

此刻这两封奏疏在官场上被当做趣闻笑话传来传去,更是传入到了无衔御使太学生的耳中,于是乎又有一种汹汹舆情在汴梁城中传扬开来。关于种种非议,使得蔡京越发的感到难受,回想自从遇到乐天以来,自己似乎是一个劲的走背运,六子蔡鋆没了,自己的官运也是渐渐在走下坡路,颇有几分盛极而衰的味道。

最主要的是朝臣中口中不说心里对自己的嘲意,还有老对手郑居中与王黼二每当上朝,望着自己,眼中那窃喜的笑意。这些,都在时刻打击着古稀之年的蔡京。

主要是乐大人现下有功在身,甚至在官家眼中看来,都将觉得亏欠乐天,视乐天为弱势,虽表面上未曾言语,但善于揣测上意的蔡京,心中知道官家对自己愈发的不满了。

几日间,蔡京的腰似乎更弯了一些。

杭州府这边,一封钱塘县的帖子下到了胡员外家中,看到帖子上的大名胡家下人不敢托大,立时送到胡员外手中。

胡员外一看帖子上的名号,眼中立时泛出惊色,这帖子竟然是乐大人命人递来的,说是有事邀自己相商。帖子上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但重点却在一个“邀”字,自己寻人联名上疏弹劾乐大人,乐大人怎么能不记恨自己,可谓是宴无好宴聚无好聚。

胡员外更知道乐大人绝不是好相与的人,甚至用心胸狭隘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胡员外拒绝的很干脆,乐大人是钱塘县的县尊,胡某是余杭县的百姓,二者没有任何瓜葛,所以回复的就是两字“不去”!

不去?听到差伇回话,乐大人笑了起来,又写了封帖子命几个差伇送了去。

不要忘记了,乐大人的头衔除了钱塘知县外还有一个同知杭州通判的虚衔,这个虚衔除了好听没有什么作用,人家杭州府衙是有署理通判的。这虚衔除了好听外,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可以拿这个虚衔来充充门面吓唬人。

这一次乐大人是以同知杭州通判的身份来邀胡员外一叙的,那几个差伇更是凶恶,言称胡员外不去,便将其绑了去。与钱塘县几个差伇虚以委蛇之际,胡员外着人去余杭县衙搬救兵,同时又着人去杭州府衙搬王府尊的救兵。

鉴于乐大人的声名与威势,那余杭县的知县也是做起了缩头乌龟,谁让乐大人的品阶比他高,还顶着同知通判的虚衔,惹不起啊惹不起!

再说杭州府衙门前臭气熏天,王府尊倒是有心相助,但手下没有一个差伇敢去当救兵,有几个快伇被乐大人拉去当炮灰,杭州湾剿匪的前车之鉴在那里,就是王府尊许了好处谁敢出这个头,惹得王府尊仰天叹息。做知府做到这个程度,失败啊失败!

久久不见援兵到来,在几个差伇的催促之下,无奈的胡员外只好跟着几个差伇去钱塘县衙走上一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