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291章:钦差来了(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1章:钦差来了(下)(2 / 2)

见差伇将那几十号余杭百姓围住,钱塘百姓自知不能惹事,便有人叫道:“你们余杭县要怪就怪那胡岩山,若非那胡员外鼓动我钱塘士绅商贾迁去余杭,乐县尊又何必出此下策!”

“再不课以重税,我钱塘就被你们余杭人搬空了!”

“不止是胡岩山胡员外在捣鬼罢,你们余杭知县在这件事里也是有份的罢!”

“胡员外鼓动钱塘商贾士绅搬迁是犯了朝廷法制的,若不是王知府护着那胡员外,胡员外早就被乐县尊拿入大狱了!”

……

寥寥的叫屈声被钱塘百姓的叫骂声淹没了下来,很快那几十余杭百姓便哑了火,一百比一的声势是碾压性,这几十个余杭百姓看钱塘百姓的势态,心中更是惧怕了起来,若再叫嚷下去,一顿胖揍是免不了的,弄不好连小命都被搭在这里。

余杭知县也是在迎接钦差大人的官员队伍中,听这话面色也是难看无比。王府尊眼中那一丝喜色立时消失不见,面色更加难看起来,没想到钱塘百姓公然在钦差面前揭发他包庇商贾,这显然有损官誉。

越说钱塘百姓越是愤怒,我们钱塘人来为乐县尊叫屈,你们余杭人居然来为乐县尊拆台,想到此处钱塘县这边,己经有按捺不住性子的年轻人开始要向前冲去,那边维持秩序的差伇们见势不妙,拼命护住那几十个余杭百姓撤退。

后世有句话说的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几十个余杭百姓与几千个钱塘百姓相比算的了什么,乐大人主政的钱塘不是余杭,余杭百姓再对乐大人有怨言又算得了什么,钱塘百姓的口碑才是乐大人任上的考语。

场面安静下来,小小的波折不损乐大人的清誉,史勾当官再次扫视周围,沉声道:“没想到乐大人有如此官名,既然如此,本官便改在这里宣读敕书,以安民心。”

听到钦差要在这里宣读圣旨,钱塘诸衙官员心中也是一惊,立时明白史勾当官的意思,这圣旨上想来都是对乐大人的褒扬,若不然这位钦差大人绝不会当众宣读的,同时这位钦差大有也是有意为乐大人刷声望啊。

闻言,乐大人求之不得,忙让差伇将香案一干事物备好。

史勾当官手捧圣旨立定丫好,所有官员呼啦啦齐齐硊地听旨,上至帅司置制史陈大人,下到衙中差伇也俱都硊了下来,只有一干百姓立在那里眼巴巴的观望着,此刻也是鸦雀无声。

宋代不是明清,老百姓见到官就要硊。在宋代便是百姓遇到皇帝出行,也只需回避让在一边既可,不需要像明清两朝那般硊拜在地。行硊礼是从元朝时开始的,蒙古部落过渡到元朝,就是一个从原始部落社会过渡到一个奴隶社会的过程。至于元朝就是一个原始部落社会、奴隶社会夹带封建社会于一起的混合体,硊礼是征服者给予被征服者的耻辱,只可惜明朝开国的洪武皇帝没将宋朝的优点学来,反到学来了蒙元朝的一大堆缺点。

后面的清朝辫子们与蒙元没什么两样,入主中原后,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混合体跨入到封建社会,但等级制度比明朝还要森严,甚至人人能以当奴才为荣,在谛结《中俄尼布楚约》时还出了大笑话,辫子奴才弄不清沙俄官员等级,胡乱磕头硊拜了一通,丢尽了国格。

闲说扯的多了,书归正传。杭州城外运河码头有近万余人却是鸦雀无声,只有钦差史勾当官宣读圣旨的声音回落在码头上空。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忠臣秉钺龙沙,负乾坤之壮气;贤良身抵波涛,见天地之贞心。唯臣有报主之忠……”

又是这老一套,乐大人懒的细听,只听到圣旨中出现看己的名字后才集中了精神细听。

“尔钱塘知县乐天,授正七品朝请郎,加为杭州府同知通判衔,其余本职不变;另授乐天正六品昭武校尉、拱卫大夫一职,节制杭州水军……”

从黄堪检等人从汴梁城中打探来的消息里,乐大人大致的了解了朝廷对自己的封赏,但朝堂中的变化太多,只有这赏赐真真切切落到自己的手里,才能算是真的到了手,立时间连忙出言谢恩。

围观百姓听不懂前面文四骈六的对偶句,但听到乐大人加到正七品官职人,仍旧署理钱塘县衙也就放了心,乐大人是近来几任钱塘官员里最有清誉的,案子断的清明,又只拿富户开刀,寻常百姓踏实的很。

又有懂事情心眼来的快的百姓在那里扯着喉咙叫道:“朝廷英明,官家圣明!”立时间又有百姓跟着呼应,互动的很完美。

正七品官职同知杭州通判,并署理钱塘县衙本职,听得杭州城一众大小官员心中一惊。其余官员倒也只是惊讶,面色难看的是那杭州府尊王汉之,国朝讲究以小制大,乐大加为杭州同知通判明显是给自己添堵,意味着自己将要发出什么政令,必段要乐大人看过,点头签字,自己的命令才能生效,若乐大人驳回,这位王府尊也是无可奈何。

一府两通判,而且这位新任的同知乐通判还署理一县,并非是那些没有实权的摇头老爷,帅、宪、漕、仓诸衙门老爷们望着王府尊不禁摇头,没有这个官衔时乐大人都不鸟他,现在有了这官职,这王府尊日后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