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擎宋> 第151章:陈知县离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陈知县离任(2 / 2)

“老爷……”梅红还想说些什么,却只是叹了一声。想来说了,自家老爷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事实上,在乐天从县衙吏员住处搬到县公馆处时,平舆县衙己经开始进入到交接状态。那时衙门里己经接到新任知县赴任的红谕,开始忙碌起来,吏房开始商议接印日期与仪注等事项;打扫花厅、修理裱糊等事务是工房的事情。

礼房忙着会同学署调集县学学生排练欢迎新官上任的“团体操”,这所谓的团体操,不过是列列队型喊喊口号罢了;兵房忙着安排治安与护卫工任,其他如户房、仓房、粮房、刑房各个部门,赐是抓紧整理案卷、编造账册,可谓是忙的不亦乐乎

那边新任县太学则是悠哉游哉的进入到平舆境内,在三里一迎、五里一接,威风一直抖到了县衙门口,才开演上任大戏。

上任大戏的主要形式是接印,全县衙的官员、书吏、差伇、执事等,都按品阶、班次各自站好位置。做为解任官员的陈御史自然不能与那新任知县见面,像征性的做了一个交印的动作,派人将印送到新官的落脚点。

这边新任知县接印时大摆个排场赴任。

只是新老知县在交接时,乐天正在县公馆埋头苦读背诵文章,最后几乎弄个走火入魔,将一干热闹的事情耽误了去。

突然间,乐天有一种感觉,这新知县上任,陈御使是不是有意让自己不去见这个场面,但左想右想又寻不到陈知县这样做的理由,实在想不通了,蒙上被子睡觉,毕竟明日还有事要做。

第二日,乐天早早的便起了床,亲自动手写了几十张帖子,随后又将尺七、张彪、涂四唤来,将写好的吩咐张彪一一散去,又将尺七与涂四留在身边,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晚间,秦家酒楼二层灯火通明,乐天坐于主位,本县是凡有些声望的商宦士绅均亲自到场,便是有事在外的,也命自家能说上话的人到场。

虽说乐天表面上辞了七品的武官,但还有个入贡太学生员的头衔在那里,下了请柬后,平舆境内哪个敢不给乐天几分面子。

乐天召唤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陈御史要离任了(陈知县这个称呼己经成了历史),该怎么做大家伙看着办罢。

陈知县虽然在任上只有短短的一年,毕竟年轻了些,而且面子也薄了些,为官在历任知县中算得上极为清廉的,而且做得尽是大好事,铺路、建桥、修堤。虽说重建平舆城是因大火被迫而为之,但乐天偷师后世城市规划理论,倒让平舆城重建成为最为瞩目的政绩工程,再加上乐天着女伎排演的一幕样板戏宣传,连同路府的一众官员也是称赞不止。

乐天开始构思送别陈知县之事。立即回想自己上一世的记忆,记得唐代有一个名唤崔戎的官员在华州当刺史时,据说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可能用力过猛,竟拉脱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此靴为“遗爱靴”。

后来这“脱官靴”后来便成了一种仪式。官员离任临走时,如有绅民拦路,官员就伸出臭脚丫子,主动让绅民脱掉官靴。得到靴子的地方绅民再弄个“靴匣”把靴子装起来,用油漆把“靴匣”漆好后钉在城门上,让人瞻仰参观。

这个程序是少不了的。

次日清晨,一顶轿子候在县公馆门前,不长时间后县公馆的大门开启,将要成为御使的陈知县一身便装,在身边人的伺候下出了门。

“陈大老爷,您怎舍得离我等而去啊……”

就在下一刻,一众百姓聚了过来,有人更是哭叫哀号。

又有十几个平舆本地的商宦士绅走上前来,手中更是各捧着一柄万民伞。

上溯汉代时,有清廉官员离任时,当地百姓都会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予以颂扬,文章常常刻于石上立于显眼之处。后来有贪官离任时也副当地人为自己立功德碑,若不立便赖着不走,所以至唐代时,朝廷便下令不许再立功德碑。

有了朝廷的禁令,百姓为了表达对清官的爱戴,这“万民伞”便应运而生,很快便流行了开来。

看到乡绅士宦送上万民伞,陈知县忙道:“诸位乡亲父老抬爱,陈某实是受之有愧!”

陈知县话音落下,只听有人叫道:“大老爷勤政爱民,洗刷小人的冤案,便是立功德政碑也不为过!”

众人将目光投了过去,见说话之人正是张彪。只见张彪来到陈知县面前痛苦流涕,几乎是痛不欲生。

陈知县平反昭雪张彪冤案,平舆百姓皆是知晓,更是夸赞陈知县功绩。

“大老爷不惜己身,将我等救出火海,与我等再生父母一般!”

“大老爷何肯弃我等而去,小的这条命都是大老爷给的。”

“若非老大人火海相救我儿,我家几乎断了香火……”

“孩子快给大老爷嗑头!”

就在张彪说话间,又有几道哭叫声音传了过来,只见人群中又有几道身影跑上前来痛哭流涕。只见有老幼妇孺相携而来,走在中间的二人正是乐天手下的帮伇尺七与涂四。

陈知县、严主簿二人火海救人,本县百姓大多知晓,哪里又知道是乐天一手筹划的。

平舆百姓自发立于街道两旁,送这位陈知县离任。

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九只十只十一只,百姓脱去都不见。

陈知县被平舆百姓脱去十几只官靴,才堪堪走到县城西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