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奋斗在盛唐> 第366章 :郭恪有来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6章 :郭恪有来头(2 / 2)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敕曰,朕闻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其言善之善矣。今有定州长史崔耕者,出使突厥……”

这份圣旨大致讲:崔耕是否在突厥被公主招亲了,这事儿不好说。要是崔耕真的变节了,那当然是诛杀全族,以儆效尤。要是没变节呢,朕也不能擅自诛戮忠臣。所以,此案必须慎之又慎。所以现命司农少卿来俊臣为主审,河内王武懿宗、伏远侯郭恪为副审,联合审理此案,勿枉勿纵,不可妄动私刑。

念完圣旨后,郭恪大手一挥,公事公办道:“来人,将定州长史崔耕拿下!”

“是!”

顿时,身后有四个兵丁上来,拿出绳子要捆崔耕。

来俊臣当然知道郭恪想搞什么花活,出言阻道:“就算有陛下的旨意在,此案本官才是主审,崔耕应该由我的人带走才合适吧?”

郭恪装模作样地把圣旨拿出来又看了几眼,道:“哦?是吗?可这上面也没说崔耕应该由主审带走啊?”

“你……”来俊臣气急。

“我怎么了?”郭恪突脸色一变,怒斥道:“姓来的,别以为你是主审,本侯是副审,我就差了你一截。你仔细想想,论官位,论亲贵,论功绩,你哪点配与某家相提并论!识相的话,赶紧给我闪在一旁。”

“你是在威胁我吗?”来俊臣自恃圣眷正浓,自然不惧。

郭恪没说话,猛然间一挥手!

他身后的骑兵们马上就钢刀出鞘,大叫了一声,道:“杀!”

郭恪所部都是跟着郭恪在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前些日子还在赵州与突厥二十万大军血战,以微弱兵力挡住了突厥大军的攻城。

这一声喊,不单单是整齐划一,更有一股视死如归的杀气!

来俊臣自然知道硬碰硬,他占不到郭恪的便宜,反而还要吃亏。他琢磨了一下,很快展颜一笑,道:“既然伏远侯有意,那把崔耕暂时交与你又如何?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下官告辞了!”

说完了,翻身上马,带着几个伴当远去,郑愔见势不妙,也紧紧跟上。

武懿宗三角眼乱转,冲着郭恪一抱拳,道:“本王两不相帮,以后崔耕的案子,我不管了!”

言毕,也带着部分人远去。

唯独留下定州刺史孙彦高,尴尬地杵在原地,最后干笑一声,道:“如果伏远侯没什么吩咐的话,下官告退?”

“孙刺史请便!”郭恪对他就没那么客气了,耸耸肩,说道:“另外,本侯劝你一句,这摊浑水,你姓孙的搀和不起。”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孙彦高灰溜溜地带着大队人马远去。

郭恪一使眼色,手下四名军士就将崔耕的绑绳松开,纷纷致歉道:“崔长史,对不住了哈!”

“无妨,无妨!”

崔耕来到郭恪的近前,竖起了大拇哥道:“行啊,连武懿宗和来俊臣都要卖你三分面,郭兄威武!”

郭恪淡然道:“武懿宗怕的是朝中众多的达官贵戚,本侯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崔耕道:“此地并非讲话之所,要不兄长随小弟移驾黄城村,我们坐下详聊?”

郭恪道:“这个自然,走,我与二郎徒步进村。”

手挽着手,哥俩一起进了城。

……

……

黄城村内,博陵崔氏的年轻子弟们,都对眼前这位新鲜出炉的伏远侯极为热情和倍感兴趣。

酒席宴间,甚至有不少崔氏族人开始打探起赵州一战的细节来。

郭恪对于自己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自然也是极为自豪的,难得的一改往日的铁皮脸本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崔耕趁着他说得起兴,趁机问道:“郭兄,您到底是什么什么身份,现在总该对小弟说个明白了吧?”

“好吧,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郭恪道:“若是按辈份来说的话,某应该叫当今天子一声姨奶奶。”

崔耕惊哦了一声,道:“这么说,郭兄还是皇亲国戚了?”

郭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是的。而且,论起与陛下亲近来,恐怕当今天下还真没几个人能过我。这也是托祖上庇佑,这事儿得从五十多年前说起……”

郭恪讲道,武则天有两个哥哥,即武元庆和武元爽。还有两个姐妹,姐姐叫武顺,一个妹妹叫武佩。

武元庆和武元爽就不用说了,对武则天非常不好,以至于武则天登基之后,对这两位哥哥进行了惨烈的报复。

姐姐武顺刚开始和武则天关系不错,不过后来,她和李治通奸,武则天心怀嫉妒,将其暗杀了。这个武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国夫人,她和李治通奸的事儿,可是世人皆知,她还有个非常出名的儿子,叫贺兰敏之。武顺没有好下场,自然而然,她的女儿贺兰氏和儿子贺兰敏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兄弟姐妹中,唯一和武则天无冤无仇的,就是这个妹妹武佩了。

武佩嫁给一个叫郭孝慎的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可惜好景不长,儿子郭智出生之后不久,夫妻二人就在一场暴病中,双双撒手人寰。

郭智在郭家族人的照料下长大,可他跟父亲的命运一样,都属英年早逝,儿子郭恪出生不到一年,他就得了一场重病,驾鹤西游了。

所以郭恪正是武佩的孙子,武则天正是他的姨奶奶。

崔耕听后,暗道,郭恪果然没吹牛逼啊。论起与武则天的亲近程度来,恐怕也只有太平公主以及李显和李旦才能稳胜他一筹。

至于武三思和武承嗣?别看这个又是封了王爷有丝毫封了国公爷,但他们的老爹和武则天可是有着解不开的冤仇。

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没郭恪有真本事啊!

赵州一战,以少胜多,抵挡突厥二十万大军,朝野震惊,扬名天下啊!这是大周朝廷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武则天登基为帝,为何要频频清洗军中高级将领?还不是怕武氏家族掌握不住军队吗?

如今有郭恪这个武家的后辈坐镇,女皇陛下自然欣喜也安心!

郭恪如今父母早逝,郭姓又非大族,对武则天而言,他就是武氏家族自己的人啊!

难怪来俊臣都要惧他三分。

崔耕一念至此,不由宽心道道:“今后兄长罩着,看来这场官司小弟也是有惊无险了!”

“呃,这个就难说看。”郭恪摇头苦笑道:“贤弟啊,我和上官舍人费尽心力,才从陛下那里讨来了这个差事。不过,你这事儿悬呐!”

“兄长此话怎讲?”崔耕心里一咯噔。

郭恪道:“来俊臣此次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他手里确实攥有你通敌卖国的证据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