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小保安的梦想> 第9章 粮食的意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粮食的意义(2 / 2)

李守一没有打断朱子玉的思绪,而是继续喝着自己的茶。

过了一会,朱子玉的情绪平静下来,又将口袋中的小麦、玉米和蔬菜种子,都仔细观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摘下鼻梁上的眼镜,用口中热气呵了一下,再用绒布将玻璃慢慢擦拭了起来。

“守一,告诉我,这是哪儿来的种子?”调匀呼吸的朱子玉,缓缓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看得出来,他这是在极力控制自己内心之中的激动。李守一虽然也知道这批种子的不同寻常,却也没有想得到会让朱子玉如此激动。

“大伯,这是那位老神仙托人给我捎来的种子,听说都是一些抗干旱、抗病虫的高产作物。

就拿这水稻来说吧,据说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而且,不要用化肥和农药,就能达到高产的效果。

做起饭来,也是特别的香。”李守一没有当过农民,只知道把路由心说的那些知识,给原样的搬了过来。”

“你……守一,你说的都是真的!”朱子玉倏地站起身来,一把抓住了李守一的手臂。

“大伯,这都是师兄告诉我的话,一句都没错。”李守一只能这么解释。

“好,好,太好啦。”松开手来的朱子玉,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重新坐下以后,这才开始给李守一作起解释来。

华夏这个国家,虽说在教科书上说的是地大物博。其实,我们的土地如果用来除以十几亿人口的话,那是一点也不大。

回顾历史,许多朝代的覆灭,都是源自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

新华夏建立之后,开国领导人一直都把吃饭问题列为重中之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个问题总算是从表面上得到了解决。

但是,我们现在用的种子,大部分来自于国外的进口。这些种子,都是一次性使用。

假如有一天,国外的大资本集团突然中断了对我国的种子供应,整个华夏将会立即出现大规模的粮荒。

没有种子,还种屁的什么粮食!到了时候,用不着外国军队打进来,华夏也就会不战而败。

即使是这样的危机下,华夏百姓还得不到实惠。农民靠的是拼命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大了农业成本。

这样辛苦一季种水稻,到了最后,每亩田的纯利润也达不到五百元。种上十亩田,全家人得拼死拼活的做三个月,也不过是得了不到五千元的收益。

即使是这样微薄的收入,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好时光。碰上虫灾、旱灾、水灾的年头儿,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算了这趣÷阁账之后,农民宁可进城打工。有了一个劳动力,最少也能得上两千元。三个月做下来,也能得上个六、七千吧。

为了这个原因,有些地区的农民,宁可把田地抛荒,也不愿意种田。

即使是这样,粮食的质量也是由农药和化肥浸泡出来的产品。吃到人的肚子里,哪能不生病哩。

即使是这样,那些所谓‘专家、公知’还没有罢休,还在拼命引进外国人自己都不吃的转基因食品。

象朱子玉这样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就是没有办法可想。

想要搞科研吧,没有资金,没有支持,也是没有用。而且,现在真正愿意潜心搞学问的科学家不多。

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怪到科学家的头上。得上一个诺贝尔奖,也不够在京城买上一个卫生间的钱。

时间长了,知识分子也会向钱看的。象朱子玉这样有点迂腐的知识分子,只能困在办公室里看报纸。

要不是这样的情况,他再是想要给李守一报恩,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的时间留在疗养院帮忙。

“造*,不如卖茶叶蛋。”李守一口中,嘣出了前几天刚刚才和凌百川说过的话。

“对,守一,就是你说的这么一个道理。”朱子玉击掌大笑道。笑完之后,他又开心的说:“守一,有了你这批种子,可就有希望啦。”

在这之前,平均下来的亩产量也就是五百多公斤。朱子玉口中说的希望,不仅是指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产。

而且是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成本,再加上这种水稻的口感好,价格上也能提高不少。

有了这么几层因素加起来,每亩田的单季收入,就能提高到两千五百元钱。有了十亩田,全家人就能收入两万五千元钱。

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季水稻和一季小麦,全家纯收入能达到七万元的样子。到了那时,哪里还会有人愿意离乡背井的外出打工呢?

粮食的质量,也就能够得到足够的保证。从国家的长久大计来看,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