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喷神> 第243章 公共厕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公共厕所(1 / 2)

历史上高大松的《晓说》为什么最后没有跟《逻辑思维》一样,成长出一个巨头级别的平台型APP呢?(我指的当然是“得到”。)

说到底,除了两人的定位、禀赋不同之外。

更关键的一点,还是高大松压根儿就不能算是个“完全体”的自媒体。

《逻辑思维》的强大,历史上并不是完全靠在优酷网站上引流的,他只是把优酷当成了自己的渠道和棋子,在优酷拉到了人之后,立刻转移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当然,中间还有一年多过渡期借助了喜马拉雅,我那时候上班开车就听喜马拉雅。音频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抓住精英人士眼睛不能看东西时的学习需求。估计罗胖也是在喜马拉雅得到的数据反馈好,才自己搞了“得到”。

澄清一下,我不是精英人士,我只是说这类产品的设计目的、是奔着解决精英人士的需求。我就是个扑街,凑表脸地蹭上去跟精英人士用了一样的产品而已。)

而历史上的高大松,则是打着浓厚“阿狸系”烙印的文化人,所以他没法去在微信公众号上大肆扩张圈粉,最多就是运营一下自己的微博(新浪微博跟优酷土豆都是阿狸系全资收购掉的,所以选边站队方面没问题)。

一个不能用微信公众号为自己圈粉的自媒体人,是不完整的。

高大松在优酷上的粉丝,都不能算是他的彻底粉丝,只能算是“他的粉丝和优酷粉丝的共同合集”,质量和黏性都很差。

这些用户是看在优酷的内容价格便宜份上,才来看的,没有忠诚度可言。

这才是历史上高大松最后不得不在平台型竞争上,明明起步早,却落败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由于被阿狸系绑定的问题,后来马风也赏了高大松一个阿狸大文娱CEO的头衔弥补,所以也不能算完败吧。阿狸大文娱的掌舵人,虽然不能跟“得到”创始人那样自己做大老板,但也是很值钱的。

事实上,罗振宇相对于高大松赢得比较优势的这一招,历史上后来也被所有优酷头部UP主学到了。

几年后,优酷上凡是个50万粉以上的UP主,几乎都会在优酷UP内容时,删减关键要素,然后留言说“把这段干货放在了微信公众号上了,请关注此公众号,回复XXX获取相关内容”。

弄到后来,优酷就成了个内容的公共厕所。

别说微信公众号敢欺负优酷,连B站也来欺负——很多同驻多站的UP主,放到B站去的内容好歹不敢YAN割,怕掉粉,最多在最后留个个人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链接画面。

说到底,是优酷运营官方粉丝经济做得太烂的缘故。大家都觉得其在优酷的粉丝不值钱,不忠心。

哪怕优酷用户在评论区和弹幕骂千百遍“不关注,滚!爱做不做”,也挽不回优酷UP主们的滚滚作死狂潮。

因为优酷UP主压根儿就不把自己在优酷的粉丝当人看。

优酷没有粉丝,只有贪你家资源卖得便宜的交易。

哪怕一只鸡,如果被某个恩客买了几百次,估计都买出感情来了吧。可惜优酷却没有,不得不令人叹息。

不过这似乎也是阿狸系的通病,毕竟电商出身么,商的成分太浓,就没什么交情可言,只是一趣÷阁买卖。

而且阿狸系做大文娱,因为自己不懂,没这个基因,又怕被内容审核者骗,拿回扣。那就只能单一看大数据做决策,不敢有拍板者的担当。

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做什么内容,都做不出那股“义”的气质来,只是看着大数据。

连高大松自己都在跟吴宇森的访谈节目中感慨:投了电影之后敢作敢当承担风险的,那才叫“大老板”,是有一股子江湖气在那儿撑着的,就像旧时代的港片大佬。

而只敢看大数据决定投什么的,那就没资格用“大老板”这三个字了,他们只配叫“投资人”。

投资人是投不出革命性的大创新的。

拿了自家文学的剧本,也只能拍出《XX追凶》或者N种花式女表的女子图鉴之类数据层面的神作、口碑层面的侏儒。

拿一句后世段友抖友们的台词,这叫“大数据决定的电影,是没有灵魂的电影”。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是因为有它不高效、不划算的地方。

如果处处追求最高效,还玩个鸡疤的艺术,直接滚回家开网红店卖A货吧。

而冯见雄深谙这段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