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三国名匠> 第三十二章 为民生创流水线,惩世家出假粮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为民生创流水线,惩世家出假粮招(2 / 2)

“我不是问一下嘛,说不定就快收工了呢。”

荀彧看着萧一,此子怎地如此懒惰?没办法荀彧只好找话题和他聊天,“今年兖州境内爆蝗灾?好多田地颗粒无收,不知公达能不能收够军粮?”

一听荀彧提起正事,萧一立刻收起懒散的样子,“这确是件大事。百姓受灾严重吗?还有那三十万新居民没问题吧?不如由官库出粮先振济他们,或者由官方出粮贷给他们。然后叫他们明年收成后还上。”

“振灾之事彧已经在办了。我也已经着手收购粮草去了。可是……”

萧一看荀彧欲言又止,猛然明白,“是不是粮价上涨了?”

荀彧无奈的点点头,黄巾来到兖州而且大部分都在许昌定居,再加上突蝗灾,这让许昌的世家看到了财的机会,大肆收购粮食,哄抬粮价。荀彧虽然知道却不敢怎样。主公要成大业,少不了这一群世家的支持。

萧一也不是傻人,他从荀彧的表情中看到个大概。不过与荀彧不同的是他可不会给世家面子。“这样吧,文若不是说许昌新入居民太多要扩建城池吗?从今日起,官方停止振济,凡是去帮忙修筑城池的都粮食以为薪资如何?”

“这样是可以缓解一时,只是彧怕停止振济会让百姓不满呀。”

“没事。”萧一贼笑道,“到时布公告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意间告诉百姓因为世家囤积粮食,官府无力赈灾才出此下策的。不过我觉得这样就业机会还是少了,这样吧,我们不如做个流水线军械所吧。”

“这军械所彧倒知道,不知这流水线为何物?”

“流水线呀,”萧一想想要怎么和荀彧解释,“流水线就是,打个比方吧,假设一支箭,分为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如果由一个人来做要一个时辰,那么我们把这三部分交个三个人去完成,然后再组合起来。如此一来一支箭只要三分之一个时辰就能完成,而且如此行事,制造之人不一定要懂的箭支完成的全部过程。只要会制作一部分就好,如此容易学会。这样只要又点铁匠木工知识的人就算妇孺也可工作。”

荀彧听的一知半解不过关键部分他是懂了的,“照逸山此策原本只要一个人做箭,现在就要三个人,这样就有两人有了生路。而我们也多了两倍的箭支。逸山的这个流水线果然不凡呀。”

荀彧虽然说中了一部分,但萧一心中还另有打算,要战胜天下诸侯。自己少不了要造出一两件划时代的装备,流水线的实施可以保证自己的技术不会轻易落入其他诸侯手中。

第二天,许昌官方颁布了两项公告,一项是官府即日起停止赈灾,但有愿意帮助修建城墙的官府愿意以粮代薪。这一个政令一出,果然如荀彧猜测的一样不少人议论纷纷,可当人们知道世家囤积居奇,官府实在是无力赈灾才出此下策时都把矛头指向了许昌世家。第二条政令就是,官府军械厂大肆招工,条件也是以粮代薪。

看着人们在城墙上忙碌,荀彧大感欣慰。萧一却眉头大皱。“文若你看他们,每天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的只得两顿温饱,就算如此他们仍然开心。可是有些人饱食终日却还要断人生路来换取那几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铜钱,世间为何如此不公?”

荀彧知道萧一想说什么,他也愤恨世家的所作所为,只是诸多顾及而已。可是当他今天被萧一拉来视察城墙时,有好多百姓对他微笑行礼,感谢他救命之恩。他心中也不是滋味。现在萧一问起,他也无话可说,只得叹了口气道,“望逸山莫要太过就好。”

见荀彧默许了,萧一大喜,“如此还需要公达和彧陪我演一出好戏给那些人看看。”

“但不知逸山有何妙计?”

萧一笑笑,“那些人敢如此妄为,就是因为我们手中无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们才会大胆如斯。我们不如叫公达运粮回许昌。如此我们手上有粮,世家就会担心手中的粮谷压积血本无归,所以一定会降价出售。”

“此计倒是正中要害,可是公达的粮草是为主公军中所用,就算不做军粮,今年大灾那来那么多的粮谷可收?”

“没事没事。”萧一不以为然,“我等手中的粮食应该还可支持两三日,我们可以压而不。对外说我等已经无粮了,然后等公达回来我们再放粮。而公达的粮谷可以叫他白天进晚上出。我敢保证不出两天,世家就会抛售粮食了。”

荀彧上下打量着萧一,此子果然如主公所说非凡人也,可他又仔细一想萧一的计策,不由叹息,“逸山此计好是好,可惜只怕被眼尖之人看穿,难以尽全功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