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镇北五六十里,南山南麓树敦坡。 唐军六千人与四千余吐蕃骑兵相遇。 大将军庞玉全身披甲,位于阵中,这里地势稍高,正适合骑兵俯冲而下,唐军一到便占据了有利的地势。 吐蕃人只有一千五百多人,驱使着他们的奴隶乱糟糟的来到了这里。 他们面目黝黑,身材粗壮,都流着一脸的大胡子,身上穿着的是脏兮兮的皮袍子,头上戴着一种顶部略尖,边沿翻起的皮帽子。 大多数人披散着头发,有的可能是贵族,把头发卷起藏于帽中,身上叮当作响,都带着各种饰品,其中铜饰居多。 他们的兵器也是如此,刀剑中以铜器为主,而且刀子比剑少。 连唐军将士都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刚刚开化的民族,就算服饰,长相不同,但和中原王朝碰到的那些异族没什么区别。 确实也没错,吐蕃人刚刚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不久,内部还分成了很多的城邦和部落,蓄奴的习惯依旧盛行,甚至依旧保留着用奴隶大规模来陪葬的风俗,这是奴隶制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这几乎就是他们与中原文明第一次正面接触,肯定不是和平的方式。 吐蕃战士彪悍而充满野性,当他们看见人数众多的敌人的时候,没有半点的惧怕,像往常一样,杀戮和掠夺的欲望瞬间便占满了他们的脑子。 他们挥舞着刀剑,怪声怪调的嚎叫了起来,就像是一群野兽般张牙舞爪的来恐吓敌人。 一个吐蕃桂人来到前面,呜哩哇啦的说着话,估计是叫敌人赶紧投降或者是出来挑战的。 也不管敌人听懂听不懂,反正自己人很捧场,举起各式各样的武器呼嚎了起来,唐军将士看着他们的表演,顺便做着最后的调整,在军官的带动下,先摘下了弓箭。 熟悉中原人作战方式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他们发起进攻的先兆,对面的吐蕃人犹自不觉,还在自嗨当中。 庞玉面无表情的看着对面的敌人,心里盘算着这些乌漆嘛黑的敌人会不会像范文进所言,成为接下来侵扰凉州的大患。 说实话,现在看不出来什么,来的人太少了些,分吧分吧都不够唐军上下塞牙缝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捉些活的回去,让人问问他们的来历。 庞玉是典型的关西贵族,京兆人氏,隋末时门荫入仕,在河南和李密较量过,回到关西,从征过薛举父子,又在梁州总管任上待了一年多些,平定过巴集叛乱。 以功为左监门卫将军,主要是卫护东宫,勉强算是东宫属官,标准的出将入相的路子,久经战阵,却又对行政架构也不陌生。 如今出守凉州,颇有功勋,在西北的名声也渐渐传开,说心里话,他很希望吐蕃人真有那些吐谷浑降人说的那般强大,因为没有强大的敌人,哪来的战功? 他麾下的将士比李渊在时更为强悍,这还只是仓促成军,东边那些跟诸侯交战的唐军据说更为精锐,也不知是个什么模样…… “将军,差不多了。” 一个卫士禀报了一声。 庞玉点点头,高声道:“赶紧宰了这些狗崽子,咱们到积石镇歇脚。” 随即抽出战刀高高的举向头顶,唐军爆发出一阵呼啸之声,并不比对方的声音小,前排的唐军在军官的命令下,催动了战马,缓缓小跑了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疾驰。 后续的唐军一排排的跟进,隆隆的马蹄声在这一方天地迅速成为了主音,马上的唐军士卒微微弯腰,娴熟的控制着战马,弓箭低垂在身侧,随时准备张弓射出。 对面的吐蕃人明显楞了一下,接着他们便鼓噪了起来,愤怒于敌人竟敢率先发起攻击,而且是在他们的东本大人宣威的时候。 他们这个时候的想法都差不多,敌人太没礼貌,需要用石头砸死他们作为惩罚。 于是一场激战发生了,吐蕃军催动了战马,毫不犹豫的迎向了敌人。 看得出来,他们打过不少仗,有着基础的阵型,一排排的向前,并不是那么乱来,让人尤其佩服的是,他们没有像柔然人和突厥人那样把奴隶放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是吐蕃人中最英勇强悍的勇士,也许这就是他们能顺利征服党项,白兰等部的原因之一吧。 吐蕃人的武器再次显示出了古怪的地方,他们从马侧的兜中取了石子,用长长的带子兜住并在头顶急速挥舞了起来。 他们在疾驰当中观察着距离,然后瞬间松开带子的一端,石子远远被抛出,竟比弓箭有效杀伤距离远了不少。 这是吐蕃人给唐军上的第一课,陌生的敌人,陌生的战法,陌生的武器,总免不了一些血淋淋的教训。 惨叫声中,唐军前排的士卒纷纷落马,旁边的同袍甚至不知道他们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这是吐蕃人在长久的放牧生活中锻炼出来的专属技能,因为地形开阔,空气稀薄,吐蕃牧人们不愿奔跑费力,便用石子来管控牛羊。 当然了,唐军士卒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石子玩的再好,杀伤力也是有限,有些人被击打在身上,大部分都被外甲挡住,最多疼痛一下,身子都不带晃的。 只有那些被击中面门的,才会受到重创。 总的来说,一种很廉价,性价比极高的武器,只是唐军和吐谷浑区别之一就是他们有着精良的装备,而且是大规模配装,所以吐蕃人给唐军上的这一课并不深刻。 而相比之下,唐军给他们展现的则是真正的杀戮。 “张弓,张弓,射,射。” 在军官声嘶力竭的军令声中,一蓬蓬的箭矢从唐军阵中射出,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落在吐蕃人的头顶上。 疾驰中的战马和人纷纷倒地,鲜血开始肆意流淌,箭矢从唐军阵中陆续升空,带着恐怖的锐啸一波波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