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康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昨日出贡院时,整个人就是晕乎乎的,回到府里,被香菱服侍着洗漱完,倒头便睡下了。
侯孝康刚一翻身,外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传进来了,“少爷,您醒了?”
“嗯,香菱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脚步声走近,看清楚人影后问道。
“快午时了,爷,喝些蜜水,会舒服些。”香菱的娇俏的脸上写满了担心。
侯孝康的懒癌犯了,不想动,便转了身躺在香菱的大腿上,由香菱喂自己喝蜜水。喝完,整个人舒爽了不少,眯着眼观察了窗外的阳光。
蜜水润通了肠道,肚子便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爷,起来吧,晴雯姐姐已经准备了膳食。”
侯孝康在香菱的服侍下穿戴好着装,美美的用了午饭。乡试已经结束,多想已是无意的,只能放宽心思等待放榜,不过中间需要二十五日时光,也就是在八月末的样子才能知道自己是否中式。
这是一段相对来说较为充裕的时间,一些家里的近的便可以先回家,休憩一段时日,待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当然大多数学子都是期望能够衣锦还乡的,这段时间便在附近的寺观、旅社和书院静静等待最终的结果。
这段时间对广大学子们可以说是最难熬的。
秋闱春闱这两种考试变数实在太大了,种种因素加持到一块,导致了其的不稳定性。
特别是里面的经义策论,这完全取决于考官对文卷审核的宽严程度。
有的考官为人严谨,甚至可能因为你的卷面不佳,字体字迹等因素,直接被黜落;又或者你的文章虽好,但不符合考官的口味,被冠以一个不好的判语,你一样不会有机会;当然若是遇到宽松的,即便是你的文章写的中下之姿,依旧能得到不错的成绩。
贾府。
贾政此刻正在又在书房长吁短叹起来。
昨日秋闱大比正式结束了,他也是读书人,自幼便酷爱读书的,小时候也是立志要科举入仕的,但不料因为父亲临终时候的一道遗本一上,皇帝因悯先臣,便额外赐了自己一个主事之衔。
对于昨日结束的秋闱,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是一场独属于读书人的盛大场面,对没有参加科举的他来说,这是一种遗憾,所以每每想到这般盛况,就足以让他心中颇为触动。
前些年他的大儿子珠哥儿年纪轻轻便得了秀才,这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事,可
要是珠哥儿身子骨再强健些就好了。
想着想着脑海中又忽然出现了侯家大郎的身影,也不知这后生是否考中。
贾政也不是平白想到侯孝康的,上半年侯孝康得了秀才后,贾政便将王子腾的建议同自家夫人商量过了。
王夫人知道是自家兄长的提议,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两人统一意见后,便由王夫人向侯府的沈氏放去了消息。